Science子刊:禿頭有救了!培育出完全成熟的毛囊,實現毛發再生
圖源:攝圖網
作者|醫諾維 來源|醫諾維(ID:inovelt)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也在變得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很多人也發現在生活壓力大的同時頭上一頭烏黑濃密的頭發也在逐漸變少。古往今來,脫發一直是一個令人類十分苦惱的難題,如今,脫發禿頂、發際線變高已是很多年輕人面臨的常態。
頭發作為個人形象的重要一部分,脫發雖然不會顯著影響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會給患者心理造成沉重的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雄激素源性脫發的患病率男性為21.3%,女性為6.0%,且有逐年升高、低齡化發展的趨勢。
2022年10月21日,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Science Advances "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Reprogramming of three-dimensional microenvironments for in vitro hair follicle induction "的研究論文。
研究人員在培養皿中成功地培育出完全成熟的毛囊,而且還能用促進黑色素的藥物改善毛發的顏色,實現了小鼠毛發再生。這一體外毛囊模型增加了對毛囊發育的理解,有助于開發治療脫發、動物試驗和藥物篩選的應用。
類器官,屬于三維細胞培養物,包含其代表器官的一些關鍵特性,便于研究人員分析組織和器官的發育和病理學,類器官也是闡明體外毛囊形態發生機制的一種很有前途的工具。
隨著胚胎的發育,皮膚表皮層和間充質的結締組織之間會發生相互作用,這一相互作用觸發毛囊形態發生,形態發生是生物體中細胞被組織成組織和器官的過程。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低濃度的細胞外基質控制兩種胚胎細胞產生的結構來制造毛囊類器官,細胞外基質是體內的框架,為細胞和組織提供結構,將兩種胚胎細胞調整為核殼結構,以增強促進毛囊生長的機制。
制備毛囊
在培養皿中,類器官系統幾乎實現了100%的毛囊和毛干生成效率,在培養23天后,類器官產生了大約3毫米長的完全成熟的毛囊。隨后,研究人員可以監測到毛囊形態發生和毛發色素沉著,并分析了過程中涉及的信號通路。
進一步,研究人員在培養基中添加了一種刺激黑色素細胞的藥物,發現顯著改善了頭發狀纖維的頭發色素沉著,改善了毛發的顏色。
毛發色素沉著
此外,通過移植毛囊類器官,發現移植后的毛發具有很強的再生性,毛發周期可以至少重復10個月,研究人員實現了有效的毛囊再生。
研究人員表示,該模型在了解毛囊誘導、評估毛發色素沉著和毛發生長藥物以及毛囊再生方面具有重要價值,該研究可能適用于其他類器官研究,并有助于理解生理和病理過程是如何發展的。
至此,小鼠的毛發實現了再生。
下一步,研究人員計劃使用來自人類的細胞優化類器官培養系統,并申請藥物開發和再生醫學,最終可能為開發新的脫發治療開辟新的途徑,如常見的雄激素性脫發。有朝一日,同樣的原理或許可以用來移植牙齒或其他器官。
論文鏈接:
DOI: 10.1126/sciadv.add4603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醫諾維(ID:inovelt),作者:醫諾維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