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爆火的深夜豆漿,已淪為市場“棄兒”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陳漠 來源|紅餐網(ID:hongcan18)
兩年前風靡市場的深夜豆漿正悄然敗退,是疫情讓它淪陷,還是品類本身就存在問題?而今年火爆的夜包子,又會不會步其后塵?
“深夜的酒不如凌晨的豆漿”,2019年左右,一句戳心的宣傳讓深夜豆漿走入了大眾的視線。這個踩中夜經濟和健康養生兩大趨勢的品類,很快便成為餐飲市場的“網紅”。
然而好景不長,今年夜經濟的紅利喜人,不少餐飲品牌、品類從中獲益,可其中卻幾乎沒了深夜豆漿的身影。
爆火的深夜豆漿,淪為市場“棄兒”?
2019年,深夜豆漿一夜爆火。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喝豆漿成為繼茶飲和酒水后的又一股新潮流,不少年輕人不惜排隊一個小時甚至更多,只為喝上一碗夜豆漿。
消費端的火熱很快就帶動了供給端的繁華。圍繞豆漿,餐飲市場也開始發生一系列新變化。
一批主打夜豆漿的品牌開始崛起并擴張,叫得上的名字的就有小田豆漿、豆漿傳說、路邊等你、鮮儒豆漿等,它們憑借“深夜豆漿+快餐”、“豆漿+小吃+音樂”等多樣化的模式,立足于市場。
其中的先驅,也是最為知名的小田豆漿,一度是市場上炙手可熱的黑馬。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時,小田豆漿就已經將門店鋪開到了全國30多個城市,門店最多時超過400家。它的火爆甚至引來了深田豆漿、好田豆漿等一批模仿者。
在這群主力玩家的推動下,原本流行于廣東潮汕地區的“夜豆漿”走入了大眾視線,并從廣東向全國“蔓延”,成都、重慶、長沙等夜生活豐富的城市均可見其蹤影。
然而,這樣一個網紅品類,近兩年卻沒了聲音。大批門店或倒閉或轉型,一地雞毛。一批主力玩家們,也大都沒了往日的光鮮亮麗。
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小田豆漿全國門店僅余100家左右,與高光時相去甚遠。其他的深夜豆漿品牌,如鮮儒豆漿、小禾豆漿、小伍深夜豆漿等,門店數則大都為二三十家左右。
圍繞豆漿的社交,只是個偽需求?
從火爆到淪落,有人說深夜豆漿的落寞是因為疫情,當它站在夜經濟和年輕人養生的風口上時,疫情的到來讓一切發展戛然而止。
誠然,這其中的確可能有疫情的原因,但深夜豆漿本身商業模式的缺陷,以及復合餐飲的發展,或許才是它沒能延續火爆的深層原因。
△圖片來源:攝圖網
夜豆漿在潮汕地區較為常見,但多以街邊店、大排檔的形式出現,沒什么品牌,在外地也沒太大影響力。市場玩家們將它挖掘出來,進行了一系列升級,試圖將娛樂、社交與美食融為一體,打造深夜社交。
新環境下,所有品類都值得重做一遍,這樣的邏輯看起來沒什么大問題,但問題在于,這種商業模式和豆漿這個品類似乎并不適配。
盡管24小時營業讓深夜豆漿看上去多了很多獲客的機會,但單從每個時段的消費場景來看,它又都有些雞肋。
首先是早餐場景。由于要照顧夜間營業,深夜豆漿的選址一般都會選在夜生活較為集中的地段,也就大概率會遠離社區,這就天然隔離了很多有早餐需求的人群。消費者的早餐訴求除了便捷外,還有性價比。一碗可以賣到18元的豆漿,顯然不會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午餐場景面臨和早餐同樣的問題,而且相對而言,消費者解決午餐的選擇更多,深夜豆漿面臨更大的競爭,從產品上而言,又不具備太大的優勢。
△圖片來源:攝圖網
夜間場景,是深夜豆漿噱頭最足的板塊。此前,不少夜豆漿品牌宣稱,品牌解決的是晚歸、娛樂人群凌晨或是酒后填飽肚子、解酒等需求。誠如其所言,如果只是填飽肚子,社交屬性并不突出,用駐唱延長消費時間、增加消費客單的邏輯真的成立嗎?
從產品上來看,深夜豆漿主打各式豆漿和粵點小吃、主食,對社交來說,酒可以兩個人也“一杯接著一杯”對飲,但豆漿和小吃,似乎就有些不搭了。換句話說,深夜豆漿強調的深夜社交,似乎是個偽命題。
品類“掘金”夜經濟的底層邏輯不穩,又恰逢這兩年“餐+酒”以及小酒館等旋風刮起,深夜豆漿的市場空間就更小了。
小酒館,以及火鍋、燒烤、川菜等品類和酒的搭配,從消費行為、心理邏輯上來說,都比豆漿更符合社交、夜生活的屬性。當這些餐飲業態崛起,深夜豆漿的市場空間被擠壓也是情理之中。
大熱的夜包子
會步深夜豆漿的后塵嗎?
深夜豆漿落寞了,但這一年以來,另一個夜間品類開始嶄露頭角,那就是夜包子。
夜豆漿是潮汕的地域特色,夜包子也能算是川渝地區的特色。川渝的夜生活一向比較熱鬧,也就產生了夜間餐飲的需求,而不少夜包子做的就是這個生意。
和深夜豆漿希望為消費者提供場景體驗不同的是,大部分夜包子門店走的都是輕模式,基本不設堂食,一些門店甚至直接以餐車的形式出現在各個夜生活豐富的地方。重慶的一家夜包子,就是以小餐車的形式,開在著名的不夜街區九街。
△圖片來源:攝圖網
輕模式意味著低成本和靈動性,讓快速形成規模成為可能,也讓門店既滿足“夜包子”這個營銷的噱頭,也能在商場、社區有所發揮,形成多樣化的門店模型,降低經營風險。
雖然模式看起來更可行些,但是某種程度上來說,夜包子還是和夜豆漿一樣,有顯而易見的“硬傷”。
比如,二者更多販賣的是品牌、文化以及營銷,產品和模式并沒有什么太高的門檻,非常容易陷入同質化漩渦。就像小田豆漿走紅后,市面上立馬冒出很多“XX豆漿”,讓小田豆漿應接不暇,用了相當一部分的精力去打假,結果卻越打越多。如果夜包子能掀起再大些的浪花,這樣的情況恐怕也難以避免。
其次,目前很多夜包子的口味和性價比,并未占有太大優勢。夜間時段的利潤是否真的能撐起店鋪成本,也還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基于此,夜包子是否會重蹈深夜豆漿的覆轍,我們且拭目以待。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紅餐網(ID:hongcan18),作者:陳漠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