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國25年,山姆做對了什么?
作者|何玥陽 來源|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
一場“二選一”鬧劇,讓山姆再次卷入輿論中心。
10月22日,家樂福中國首家會員店在上海浦東新區正式開業。當日,更引人矚目的卻是家樂福晚上的“致歉信”。
信中表示,因競爭對手對供應商施壓,供應商回購買空相關商品,使得會員消費者無法購買。這封信表達了對消費者的歉意,更表達了對友商的控訴,控訴的還是當下最敏感的“二選一”壟斷行為,后又聯合盒馬舉報山姆,風波再次升級。
山姆對此聲明,一向注重合法合規經營,到目前為止,沒有看到有關方提供任何直接或間接的事實,表明山姆會員店存在所謂的“二選一”問題,“我們希望有關方能從事實出發,停止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專注自身經營,讓更多消費者受益。”
“二選一”事件背后,是會員店商超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從去年開始,會員制商超越來越受歡迎,2020年10月,第一家盒馬X會員店在上海開業,2021年,入場的玩家絡繹不絕,包括永輝、華聯、Fudi、家樂福,連過去放棄會員制的麥德龍,也重走舊路。
會員制商超為什么這兩年火了?后進入者們有沒有機會復制山姆的火爆?本文試圖從零售業所處的環境、業態更迭、傳統零售和會員制模式的異同入手回答這些問題。
01
等風來:時代的變遷
山姆自1996年進入中國,一路穩扎穩打,在近幾年迎來了爆發期。
在這期間,同樣是1996年進入中國,被譽為中國第一家會員制超市的普爾斯馬特經營不到10年就因虧損、資金鏈斷裂而倒閉;萬客隆賣身韓國樂天;麥德龍憑著針對酒店餐飲等專業顧客的定位苦苦支撐,最終被物美收編。
水土不服是它們失敗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過去二十多年里,無論是消費條件還是消費習慣,中國都不具備付費會員制商超的條件。
倉儲制會員店,模式起源于歐美,是在大型綜合商超的基礎上,篩選大眾化的實用商品,特點是提供的商品品類少而精、只銷售給付費辦理會員卡的客戶,其目標人群是中產家庭,選址一般在近郊。
以山姆為例,其所提供的產品品質高,客單價也高,換句話說,是在高價格的基礎上提供更高價值的產品,仍具有性價比。
對比Costco和山姆在美國興起的背景,當前會員制在中國走紅,幾乎是必然的。
第一,隨著中國的人均收入絕對值提高,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在提升。雖然中產階級是個模糊的概念,但這一群體規模無疑是在擴大的。
如果以人均GDP來衡量中國的經濟水平,那么2016年幾乎等同于美國七十年代后期。山姆和Costco正創立于80年代初,在90年代快速增長。考慮上貧富差距,一二線城市容納山姆式會員店的土壤越來越成熟。
第二,也是2016年,權威人士首次提出L型經濟走勢的概念,經濟增速放緩成為新常態,投射到個人消費上,人們更注重性價比,同期主打高性價比的優衣庫走紅同樣說明了這樣的消費理念。
近幾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不斷下降,2015年已跌至10%的水平,實體零售也相繼受到電商、前置倉、社區團購的沖擊,日子苦不堪言。就在近期,彭博社還透露出蘇寧正在考慮出售其所持有的家樂福中國控股股權。
線下零售商都在積極尋求積極轉型之道,包括打通線上線下,或者借助平臺的力量做到家業務。
會員店模式對零售核心三要素——人、貨、場關系的重構,決定了這是傳統零售升級迭代的方向之一。
02
會員制零售:人貨場關系的重構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供給主導需求;工業化發展讓產品得以規模化生產,人們開始講究“貨比三家,擇優而買”。
同樣是人找貨,信息時代聚集起了用戶流量,提升產品和用戶匹配精準度和效率,縮短從人到合適商品的鏈路,所以電商能夠對實體店形成威脅。
但在人、貨、場三要素中,傳統零售和平臺型電商,更重視的都是場和人。
場,在線下,包括選址、面積、裝修、陳設,選址又要考慮交通是否方便、位置輻射的居民區是否夠大等等;在線上,包括店家的曝光度、美工設計等方面,場的搭建是以便捷的方式、多元的商品產生聚眾性,吸引更廣闊的人群。
在人的因素上,傳統零售和平臺型電商更在乎的是流量,奉行的是“開門做生意,來者都是客”的原則,不因人而異,不針對特定人群提供差異化服務。
這種模式優勢是聚集周圍流量,劣勢也是如此,因為客戶的忠誠度和粘性是對地理位置、對操作的便捷,而非零售場的品牌和差異化的產品。
會員制則是反其道而行之,以貨作為突破點。
人、貨、場,貨才是連接人和場的紐帶,是完成零售的重要環節。山姆們在貨和場上,充分踐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
相較于普通商超幾萬甚至十萬個品類(SKU),會員店商超選擇在SKU上做減法,比如山姆會員店平均SKU只有4000多個。通過聚焦SKU帶來更高的單品銷售量及周轉效率,實現降本增效。
由于單品銷量大,會員制超市往往具備較強的議價能力,能夠獲得市場上更低的價格,從而提供給消費者優質低價的商品。
留下的SKU,也都是差異化的商品。其中自有品牌的商品占35%,還有同質商品即下架的政策。
會員店模式是以少、精且具有稀缺性的商品提高復購率,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和黏性都很高,顧客才愿意驅車十幾公里來購物,體現在會員續費率上,山姆的會員續費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
將場地設于近郊,可以節省租金成本、物流成本,包括減少無附加值的過度包裝、采用標準化的機械作業,減少人工分裝的成本,都是為了集中人力和財務資源在提供優質低價的商品上。
也因此,會員制商超的毛利率較低,盈利的重擔落在了會員費身上。
在人的因素上,260元會員費(2016年調整后價格)的存在可以精準篩選目標用戶,了解目標用戶的群體偏好,只為特定群體服務,才能快會員一步,提供提升會員滿意度的產品。
在水大魚大的粗狂式發展時代中,傳統商超包羅萬象的做法更吃香,但在經濟和行業增速放緩的當前,需要更深的變革以提升效率。
這一變革總結起來是打造信任經濟。
03
信任經濟:本質是提升效率
信任經濟為什么能夠提高效率?我們可以從線上消費形式的變遷中找到答案。
這幾年線上消費最火的形式是什么?直播。
從平臺型電商到直播電商,李佳琪、薇婭們幫消費者做了選品乃至與供應商共同研制產品的工作,為消費者節省了時間成本。同時,社交電商、直播電商可以通過發現式的場景減少SKU,做出爆品,提升議價能力。
基于消費者對主播的信任,前端貨與人匹配的效率得以提升,轉化率也更高。
信任的形成除了社交這種形式自帶的親切感,更重要的是產品力以及由此形成的品牌力,這需要長期的積累,比如李佳琪多次試口紅推動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主播議價的確讓消費者拿到了實惠,這才讓李佳琪們成為了個人IP,成為消費者信任的來源。
那么,線下產品力和品牌力如何形成?家樂福們的跟風,能不能復制山姆的火爆?換句話說,山姆有沒有獨特性?
收會員費、找大場地、停車免費等形式,誰都能復制,也不是山姆的競爭力所在。
山姆能坐穩中國會員制商超頭把交椅,靠的是產品力積累,產品力的更深層次是挖掘需求和實現需求的能力,表現在買手能力和供應兩方面的精密運轉。
第一,買手在讓商品入選之前要經歷許多“靈魂拷問”。
山姆提供商品的原則就是“精”,在定好品類策略和方向之后,買手執行,在此過程中,買手必須跑很多的戶外展、和大量的供應商談,從價位、品牌定位、和會員的關系多方面考慮為什么選擇這個品牌,以應對上文提及的“800個靈魂拷問”以及制度上的小考、大考。
第二,從供應鏈上來看,用錢綁定的供應商和零售商之間,利益既一致又向左,更容易為利分道揚鑣,尤其是在當前反壟斷的背景下,利益關系更加松散。
山姆本身愿意尋找有創新意愿和創新能力的供應商。舉個例子,在解決會員戒不掉薯片又想要健康的痛點上,山姆和供應商一起探討出用發酵技術做海苔脆谷物的方案。
根據客戶需求和偏好反向定制是山姆的競爭力之一,這考驗著供應商和零售商之間的關系。
在逐漸本土化的二十多年里,創新和執行力成為了山姆的核心競爭力。后進入者們要提供的不是烤雞、麻薯、榴蓮千層蛋糕等已經成為網紅的同質商品,而是差異化商品,需要的不是復制和模仿,而是學習和創新。
學形不學意,是傳統零售轉型過程中最容易陷入的誤區。
參考文獻
[1]《山姆、Costco加碼布局,付費會員制超市方興未艾》,開源證券;
[2]《從山姆到Costco,會員制超市究竟是一門怎樣的生意?》金愷悅;
[3]《會員制商超疫情下反而擴張?山姆預計2022年中國門店超40家》,新浪財經;
[4]《山姆會員店的“武器”》,陳越峰;
[5]《零售巨頭的“護城河”三部曲》,增長視界-澤宇;
[6]《從山姆會員店的先例來看,會員制商超真的適合在國內發展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7]《一次失敗的舉報》,星球商業評論;
[18]《山姆中國首席采購官張青:從未禁止供應商與零售同行合作》,南方都市報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何玥陽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