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式貿易順差背后暗藏啥隱憂?
海關總署昨日(8日)公布數據顯示,2月當月貿易順差以3705億元人民幣刷新單月新高紀錄,這主要得益于進口、出口的加速“逆向行駛”。海關總署8日公布數據顯示,2月出口同比增長48.9%,創近五年以來最大增速;進口同比下降20.5%,創下近六年以來最大降幅。
專家們表示,貿易順差擴大使外需對GDP的貢獻有望增強,但近期銀行結匯率下降至50%,人民幣貶值繼續承壓。因此,要穩匯率,則更需要穩經濟。預計二季度前期還會有25個基點的降息或降準。不過,筆者覺得,出口數據的大幅走高并不意味著外貿形勢在明顯改善,2月份出口增速喜人,主要是因為去年同期貿易逆差1373億元基數過低所致。那么2月份我國貿易衰退式順差加劇,究竟折射出啥隱憂呢?
首先,出口對GDP增長貢獻有限,國內經濟要想穩增長,必須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和各項改革的步伐。我們看到,2月貿易順差以3705億元人民幣刷新單月新高紀錄,但這既說明了,貿易數據受到春節因素的影響,往往不能反映實際情況,更驗證了靠出口來化解、輸出過剩產能已經到了極限,關鍵還是需要增加內需來穩定經濟的增速。
再者,衰退式順差加劇,說明國內經濟復蘇乏力。海關數據也顯示,經季節調整法消除春節因素后,2015年前2個月進出口同比下降7.2%,其中出口僅增長1.2%,進口下降17.3%。而進口的大幅下降,意味著國內經濟總需求依然偏弱。所以2015年不僅經濟的各項數據不會有啥驚喜,恐怕還要忙于防范各項危機的發生。
最后,外貿出口前景仍不樂觀。人民幣從去年11月初開始走軟,進入2015年后又連續大幅跳水,截至上周末人民幣兌美元即將匯率貶值了將近2.5%左右。市場預期人民幣適度貶值有利于外貿出口的增加。
但是人民幣貶值并不能改變當前現狀,一方面人民幣貶值只針對美元匯率,而相對于其他歐元、日元等貨幣,人民幣還是相對堅挺的,這意味著人民幣貶值只對美國出口有利,而對歐洲、日本等國出口更加惡化。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會導致資本外流,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極易引發國內經濟危機。
2月份我國外貿出口數據,呈現一種衰退式順差擴大的怪現象。這既說明了,我國內需疲軟,對進口需求萎縮不前,也證明了靠出口來輸出過剩產能的空間很是有限。更讓人擔心的是,人民幣匯率貶值只是相對于美元,而人民幣對其他貨幣而言還是比較堅挺,這只能對美出口比較有利,而對歐、日出口的阻力還會大幅增加!所以,在國內外需求不振的情況下,衰退式順差并非是好事,更是要告訴我們只有靠內需才能拉動經濟,留給改革的時間不多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