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黑天鵝之地方債務存隱憂?
據財政部數據,2014年1~11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8.3%。就在稍早前,便有財稅專家透露,2014年全國財政收入最終在8.6%左右,這也是23年來首次跌入個位數。與此同時,中金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末,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約為21萬億至22萬億,比之前審計署發布的數據增長約20%。更堪憂的是,各級地方政府在2015年有6000億規模債務面臨償還壓力,而且在2016年還會進入到還債高峰期。
一方面由于經濟增速放緩,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熱度下降,各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而另一方面,公益類項目投資的增加,造成地方政府債務急劇上升,更為令人擔憂的是,之前各地方債務還償高峰期已經來臨。據中金估算,將會有15%-20%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存在較高風險。
面對中國地方債務風險的急劇上升,不僅是國內學者大聲呼吁,“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可能是2015年的又一只黑天鵝,中國政府必須重視應對。”就連世界銀行高級局長馬塞洛·裘格爾也發出警告:“中國GDP在放緩,而地方債務對GDP比率卻在快速上升,這勢必導致地方債務違約風險在加大。對此,中國必須要制定地方政府舉債規則和監管框架,同時要有懲罰機制,否則這個規則將無效”。
一般而言,在發達國家,危機之前,其債務規模都很高,但危機之后就降下來了。而對于新興經濟體來說,其債務水平一直都比較低,即使在危機時期,其債務量也不會大幅增加,但中國卻是一個特例。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前,其債務量并不高,之后,中國采取了一系列剌激經濟的措施后,其私有債務出現快速增長。根據申萬債券的測算,2014年底中國國家杠桿率達到273%,金融部門杠桿率約180%。
很多人會問,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為何這些年像滾雪球般的速度擴張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三:其一,唯GDP論,各地方政府只要一看到經濟增速稍有放緩,就試圖通過舉債搞基建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其二,中國很多地方政府既想當裁判員,又想當運動員,在各個經濟領域都想進行投資,而這種全能型政府的債務率肯定低不了。其三,分稅制改革之后,中央、地方財政與事權不匹配,分稅制改革客觀上也推動了地方政府的舉債規模。
與以希臘為首的歐豬5國的“債務危機”不同,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不僅被人為延后,而且債務規模越來越大。早在2012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就面臨需還1.8萬億債務的壓力,但是5000億貸款被銀行延期了,再加上城投債被允許發行,這場“債務危機”被延后了。而現如今,43號文已經限制了地方債務再走當年的擴張路徑。所以現在正是危機與改革賽跑之時。今年發生地方債務危機的“黑天鵝”取決于三個因素:
首先,銀行放貸對到期債務展期是否有意愿?我覺得,各地方政府債務集中到期,如果是前幾年,對于國有銀行來說要求展期問題也不大,但取決于二個因素,銀行才會在放貸上繼續給予支持:一方面房地產是否興旺,因為地方政府可靠土地抵押來繼續下一期的貸款。另一方面銀行自身的風控意味是否增強?
現在的狀況是,不僅房地產市場低迷,而且銀行不良貸款也在急劇上升,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很難加大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支持,只能收縮銀根。銀監會數據顯示,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2014年末不良貸款率1.64%,而2013年為1.49%;中國商業銀行2014年末不良貸款率1.29%,而2013年為1%。這只是表面的官方數據,筆者接觸的多家商業銀行人士對不良貸款數據均不甚樂觀。
再者,地方政府債務擴張的意愿是否還將繼續?一方面正像國外專家所言,各地GDP在放緩,而地方債務對GDP比率卻在快速上升,這勢必會使地方政府繼續大幅舉債的空間越來越窄(否則會暴發債務危機),而另一方面,經濟增速放緩,各地方政府面臨空前壓力,公共類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也將大幅增加。筆者認為,中央有必要制定地方政府舉債規則和監管框架,否則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將越來越大,同時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將更趨惡化。
最后,PPP(公私合作模式)試點項目的推進力度。如果所有的公共類基礎設施全都由地方政府通過舉債的方式來投資,那暴發債務危機無可避免。而通過PPP(公私合作模式)的方式,則可以有效減輕地方政府投資壓力。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目前,四川、河南、福建等8個省份已推出涉及資金總計9653億元的PPP(公私合作模式)試點項目,隨著其他省份相繼推出試點項目。筆者認為,用市場方法解決地方債務問題,方向正確。但要做三件事:其一,民間資本要有合理的盈利,無利可圖,誰愿意投資?其二,民營資本對基建設施建成后,擁有定價權。日本、香港地鐵的成功在于允許民營企業享有部分定價權。其三,讓民營資本看到PPP的相關政策不會改變。政府不能需要你來投資,你就來,明天不需要你投資,你就滾。政府要有契約精神。
與2012年地方政府財政兩位數增長相比,2015年地方財政增速將大幅放緩。而恰在此時,地方政府集中償債日期卻已臨近。難怪國內外專家直呼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將是2015年的黑天鵝事件。不過筆者認為,如何使各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擴張速度得到根本遏制才是關鍵。從理論上說,通過PPP方式的推廣和中央加大給予地方財政補貼力度,可減輕地方政府在債務方面的壓力。但要想真正將20萬億規模的地方債務消彌于無形,恐怕很難做到,通過發行城投債或銀行展期可以延后危機暴發,但債務危機終究難以避免。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