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分析 中國生豬生產形勢逐步好轉【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牧原股份(002714)、正邦科技(002157)、溫氏股份(300498)、新希望(000876)等。
本文核心內容:生豬存欄規模和出欄規模、能繁母豬存欄規模、人均豬肉消費量、豬肉消費量及占肉類消費總量的比重、生豬規?;B殖(母豬存欄>50頭)的比重。
中國生豬生產形勢逐步好轉
我國作為擁有悠久養豬歷史的農業大國,生豬生產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至2018年生豬年出欄量在7億頭左右,受非洲豬瘟疫情、“豬周期”以及部分地區禁限養等因素疊加影響,2019年我國生豬存欄及出欄數量產生較大程度的下降,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9年生豬存欄31041萬頭、出欄54419萬頭,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后,國家發布促進生豬生產恢復一系列政策措施,生豬生產形勢開始好轉。2021年全國生豬存欄44922萬頭,同比增長10.51%;出欄67128萬頭,同比增長27.37%。2022年,截至上半年底,中國生豬存欄規模和出欄規模均為43057萬頭。
按照《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全國能繁母豬存欄正常保有量為4100萬頭,能繁母豬存欄量處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區間(含95%和105%兩個臨界值)為綠色區域,表示產能正常波動;能繁母豬存欄量處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區間(含90%和110%兩個臨界值)為黃色區域,表示產能大幅波動(減少/增加);能繁母豬存欄量低于正常存欄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欄量的110%為紅色區域,表示產能過度波動(減少/增加)。
截至2021年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329萬頭,是正常保有量的105.59%。能繁母豬存欄量處于正常保有量的105%—110%區間,能繁母豬產能仍需去化。
受“非洲豬瘟”影響,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波動下降
豬肉是我國消費占比最大的肉類,年需求量較為穩定。2017年之前,我國每年人均豬肉消費量約30千克/人。受2018年出現的非洲豬瘟影響,人均消費量有所擾動,2020年下降至22.72千克/人,2021年,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小幅上升,上升至23.68千克/人。
中國豬肉消費量及占肉類消費總量的比重波動變化
2014-2020年,中國豬肉消費量及占肉類消費總量的比重整體呈下降趨勢。受2018年非洲豬瘟的影響,豬肉價格大幅上升,同時影響了消費者對豬肉質量的信任意識,2020年,中國豬肉消費量及占肉類消費總量的比重下降至39.94%。2021年,中國豬肉消費量及占肉類消費總量的比重呈現一定的上升趨勢,上升至46.8%,較2020年上升了6.86個百分點。
中國生豬養殖規?;潭瘸掷m提高
2021年中國生豬養殖規?;潭瘸掷m提高,規?;B殖(母豬存欄>50頭)的比重達到了74.9%。(以母豬存欄量為劃分標準)。未來國家仍將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作為推進現代生豬業的重要舉措;同時規?;B殖企業積極探索具有競爭力的養殖模式,如以溫氏為代表的“公司+農戶”,以牧原為代表的“自繁自養工廠化養殖”。在政府和企業的雙重引導下,中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生豬養殖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生豬養殖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生豬養殖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