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2022年中國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附業務布局匯總、業績對比、業務規劃等)
房地產行業主要上市公司:萬科A(000002)、保利地產(600048)、新城控股(601155)、招商蛇口(001979)、綠地控股(600606)、華僑城A(000069)、龍湖集團(00960.HK)
本文核心數據:房地產業上市公司匯總、房地產業上市公司基本信息匯總、房地產業上市公司區域熱力圖、業務布局對比
1、 房地產業上市公司匯總
房地產上游主要包括土地供應、建筑材料、工程機械三個環節;中游產業鏈包括房地產開發、施工建設、工程咨詢(規劃、勘察、設計等)三個環節;下游主要包括裝飾裝修、物業管理兩個環節。產業鏈上市企業數量較多,分布在各個環節,其中以房地產開發環節上市企業數量最多、規模最龐大。具體包括:
建筑材料環節:中國巨石(600176)、三峽新材(600293)、西藏天路(600326)、青松建化(600425)、寧夏建材(600449)、海螺水泥(600585)、金晶科技(600586)、尖峰集團(600668)、四川金頂(600678)、祁連山(600720)、寧波富達(600724)、華新水泥(600801)、福建水泥(600802)、耀皮玻璃(600819)、洛陽玻璃(600876)、旗濱集團(601636)、金隅集團(601992)、華立股份(603038)、宏和科技(603256)、亞士創能(603378)、再升科技(603601)、韓建河山(603616)、三棵樹(603737)、東宏股份(603856)、山東玻纖(605006)、四方新材(605122)、法獅龍(605318)、中鋼洛耐(688119)、南玻A(000012)、深天地A(000023)、方大集團(000055)、冀東水泥(000401)、金圓股份(000546)、海螺新材(000619)、上峰水泥(000672)、北新建材(000786)、萬年青(000789)、天山股份(000877)、四川雙馬(000935)、中旗新材(001212)、兔寶寶(002043)、瑞泰科技(002066)、中材科技(002080)、魯陽節能(002088)、正威新材(002201)、國統股份(002205)、濮耐股份(002225)、塔牌集團(002233)、聚力文化(002247)、東方雨虹(002271)、西部建設(002302)、羅普斯金(002333)、偉星新材(002372)、北京利爾(002392)、壘知集團(002398)、青龍管業(002457)、海南瑞澤(002596)、北玻股份(002613)、公元股份(002641)、揚子新材(002652)、龍泉股份(002671)、顧地科技(002694)、友邦吊頂(002718)、萬里石(002785)、堅朗五金(002791)、三和管樁(003037)、金剛玻璃(300093)、長海股份(300196)、納川股份(300198)、開爾新材(300234)、中鐵裝配(300374)、雄塑科技(300599)、凱倫股份(300715)、科順股份(300737)、晶雪節能(301010);
工程機械環節:豐光精密(430510)、萬通液壓(830839)、浩淼科技(831856)、同力股份(834599)、吉岡精密(836720)、威博液壓(871245)、榮億精密(873223)、三一重工(600031)、安徽合力(600761)、廈工股份(600815)、建設機械(600984)、恒立液壓(601100)、杭叉集團(603298)、浙江鼎力(603338)、艾迪精密(603638)、中際聯合(605305)、長齡液壓(605389)、鐵建重工(688425)、中聯重科(000157)、徐工機械(000425)、柳工(000528)、山推股份(000680)、拓山重工(001226)、山河智能(002097)、*ST海倫(300201)、長盛軸承(300718)、邵陽液壓(301079)、唯萬密封(301161)、金道科技(301279);
施工建設環節:上海建工(600170)、陜西建工(600248)、龍元建設(600491)、重慶建工(600939)、中國建筑(601668)、寧波建工(601789)、高新發展(000628)、浙江建投(002761);
房地產開發環節:中國國貿(600007)、保利發展(600048)、南京高科(600064)、冠城大通(600067)、宋都股份(600077)、海泰發展(600082)、大名城(600094)、大龍地產(600159)、香江控股(600162)、臥龍地產(600173)、格力地產(600185)、新湖中寶(600208)、魯商發展(600223)、ST云城(600239)、萬通發展(600246)、城建發展(600266)、天房發展(600322)、華發股份(600325)、華夏幸福(600340)、首開股份(600376)、金地集團(600383)、粵泰股份(600393)、空港股份(600463)、藍光發展(600466)、華麗家族(600503)、黑牡丹(600510)、棲霞建設(600533)、迪馬股份(600565)、廣匯物流(600603)、市北高新(600604)、綠地控股(600606)、光大嘉寶(600622)、新黃浦(600638)、浦東金橋(600639)、萬業企業(600641)、外高橋(600648)、城投控股(600649)、信達地產(600657)、電子城(600658)、陸家嘴(600663)、天地源(600665)、中華企業(600675)、京投發展(600683)、珠江股份(600684)、亞通股份(600692)、光明地產(600708)、鳳凰股份(600716)、蘇州高新(600736)、華遠地產(600743)、上實發展(600748)、西藏城投(600773)、京能置業(600791)、世茂股份(600823)、同濟科技(600846)、上海臨港(600848)、張江高科(600895)、新城控股(601155)、中新集團(601512)、北辰實業(601588)、萬科A(000002)、深振業A(000006)、深物業A(000011)、沙河股份(000014)、深深房A(000029)、大悅城(000031)、華聯控股(000036)、中洲控股(000042)、泛海控股(000046)、京基智農(000048)、華僑城A(000069)、天健集團(000090)、金融街(000402)、渝開發(000514)、榮安地產(000517)、中天金融(000540)、萊茵體育(000558)、粵宏遠A(000573)、陽光股份(000608)、中迪投資(000609)、新華聯(000620)、順發恒業(000631)、金科股份(000656)、美好置業(000667)、陽光城(000671)、蘇寧環球(000718)、ST泰禾(000732)、中交地產(000736)、中國武夷(000797)、ST新城(000809)、財信發展(000838)、三湘印象(000863)、海南高速(000886)、津濱發展(000897)、數源科技(000909)、嘉凱城(000918)、福星股份(000926)、中南建設(000961)、天保基建(000965)、招商蛇口(001979)、世榮兆業(002016)、廣宇集團(002133)、榮盛發展(002146)、合肥城建(002208)、濱江集團(002244)、南國置業(002305)、南山控股(002314)、九龍倉集團(0004.HK)、恒隆集團(0010.HK)、恒基地產(0012.HK)、希慎興業(0014.HK)、新鴻基地產(0016.HK)、新世界發展(0017.HK)、遠東發展(0035.HK)、天譽置業(0059.HK)、中國海外宏洋集團(0081.HK)、信和置業(0083.HK)、綠景中國地產(0095.HK)、恒隆地產(0101.HK)、保利置業集團(0119.HK)、四海國際(0120.HK)、越秀地產(0123.HK)、嘉華國際(0173.HK)、正商實業(0185.HK)、大悅城地產(0207.HK)、信德集團(0242.HK)、瑞安房地產(0272.HK)、綠地香港(0337.HK)、上海實業控股(0363.HK)、SOHO中國(0410.HK)、卡森國際(0496.HK)、金地商置(0535.HK)、北京北辰實業股份(0588.HK)、深圳控股(0604.HK)、嘉里建設(0683.HK)、中國海外發展(0688.HK)、合生創展集團(0754.HK)、世茂集團(0813.HK)、中國金茂(0817.HK)、建業地產(0832.HK)、旭輝控股集團(0884.HK)、龍湖集團(0960.HK)、招商局置地(0978.HK)、新城發展(1030.HK)、路勁(1098.HK)、華潤置地(1109.HK)、長實集團(1113.HK)、珠光控股(1176.HK)、時代中國控股(1233.HK)、寶龍地產(1238.HK)、力高集團(1622.HK)、禹洲集團(1628.HK)、佳兆業集團(1638.HK)、華南城(1668.HK)、花樣年控股(1777.HK)、彩生活(1778.HK)、合景泰富集團(1813.HK)、ESR(1821.HK)、建發國際集團(1908.HK)、融創中國(1918.HK)、中駿集團控股(1966.HK)、太古地產(1972.HK)、弘陽地產(1996.HK)、九龍倉置業(1997.HK)、碧桂園(2007.HK)、德信中國(2019.HK)、新力控股集團(2103.HK)、萬科企業(2202.HK)、國瑞健康(2329.HK)、祥生控股集團(2599.HK)、佳源國際控股(2768.HK)、中梁控股(2772.HK)、富力地產(2777.HK)、融信中國(3301.HK)、中國恒大(3333.HK)、遠洋集團(3377.HK)、龍光集團(3380.HK)、雅居樂集團(3383.HK)、中國奧園(3883.HK)、綠城中國(3900.HK)、美的置業(3990.HK)、正榮地產(6158.HK)、中國宏泰發展(6166.HK)、寶龍商業(9909.HK)、匯景控股(9968.HK)、金輝控股(9993.HK);
工程咨詢:天潤科技(430564)、華維設計(833427)、中設咨詢(833873)、旭杰科技(836149)、廣咨國際(836892)、南化股份(600301)、華建集團(600629)、太極實業(600667)、梅雁吉祥(600868)、中衡設計(603017)、華設集團(603018)、設計總院(603357)、勘設股份(603458)、中公高科(603860)、建發合誠(603909)、甘咨詢(000779)、中設股份(002883)、華陽國際(002949)、地鐵設計(003013)、蘇交科(300284)、華圖山鼎(300492)、啟迪設計(300500)、筑博設計(300564)、中達安(300635)、杰恩設計(300668)、建科院(300675)、設研院(300732)、漢嘉設計(300746)、新城市(300778)、測繪股份(300826)、山水比德(300844)、深圳瑞捷(300977)、尤安設計(300983)、蕾奧規劃(300989)、霍普股份(301024)、華藍集團(301027)、深水規院(301038)、中糧科工(301058)、深城交(301091)、招標股份(301136)、建研設計(301167);
裝飾裝修環節:創興資源(600193)、江河集團(601886)、全筑股份(603030)、柯利達(603828)、德才股份(605287)、寶鷹股份(002047)、金螳螂(002081)、海南發展(002163)、洪濤股份(002325)、亞廈股份(002375)、ST廣田(002482)、ST弘高(002504)、瑞和股份(002620)、東易日盛(002713)、*ST奇信(002781)、建藝集團(002789)、鄭中設計(002811)、中裝建設(002822)、名雕股份(002830)、美芝股份(002856)、豪爾賽(002963)、中天精裝(002989)、名家匯(300506)、維業股份(300621);
物業管理環節:皇庭國際(000056)、招商積余(001914)、南都物業(603506)、中天服務(002188)、新大正(002968)、特發服務(300917)。
從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所屬地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東北沿海城市,其中以廣東、北京、上海的上市公司最為密集,廣東有37家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上海有32家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北京有22家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其次是浙江、江蘇、重慶、福建等地。
2、 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業務布局對比
房地產行業的上市公司在業務布局重點上各有不同。部分公司主要深耕于某些片區,例如粵宏遠A立根于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心城市,深耕東莞市場、嘉凱城主要在長三角核心區域開發中高端樓盤;部分公司布局于特定規模的城市,例如中交地產的項目主要在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北、西南的一、二線城市,廣宇集團以杭州為中心,以二、三線城市為重點進行開發;部分公司依托產業園區進行房地產業務開發,例如上海臨港,主要負責臨港產業區的開發建設、招商引資、產業導入和功能配套等工作。
3、 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房地產業務業績對比
目前,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于2021年3月發布的《2021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實力測評榜單》披露的數據顯示,萬科集團排名第一,恒大排名第二,碧桂園排名第三。此外,2021年8月,央行、住建部出臺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的“三道紅線”政策,要求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不超過百分之七十、凈負債率不超過百分之百、現金短債比不小于一。其中,A股與港股的現金短債比用貨幣資金/短期負債計算;港股報表中未包含預收賬款科目,為統一口徑,統一用未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來進行數據對比。根據2021年公司年報數據顯示,現金短債比不小于一的房企共103家;凈負債率不超過百分之百的房企共93家。
4、 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房地產業務規劃對比
在2021年年報中,大部分房企對2022年或遠期的房地產業務進行了規劃。部分房企提出了明確的量化指標,例如金地集團提出2022年,公司計劃新開工面積634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536萬平方米,信達地產提出2022年,公司計劃簽約銷售額230億元,回款額200億元,計劃新開工面積130萬平方米,計劃竣工面積180萬平方米。部分房企圍繞去庫存、促進資金回籠、促進銷售展開工作計劃,例如萊茵地產提出公司將通過有效調整銷售政策,繼續全力拓展銷售渠道,降低營銷成本,加大存量地產的租售力度。部分房企則圍繞轉型升級,弱化房地產業務展開工作,例如魯商發展提出圍繞“轉型”,向房地產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在代建、商業管理等輕資產業務領域有所作為;廣宇集團提出努力實現從“城市建設開發商”向“城市資產運營服務商”的角色轉變;部分公司由于未披露2021年年報,因此暫無業務規劃展望。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房地產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房地產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