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立陶宛在中立建交三十周年出“幺蛾子” 立陶宛農產品產業面臨危機
國際貿易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申達股份(600626)、華塑控股(000509)、上海物貿(600822)、蘭生股份(600826)、物產中大(600704)、新華錦(600735)、中成股份(000151)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與立陶宛貿易規模及增速、立陶宛貿易增速、中國與中東歐17國貿易年均增速
1、立陶宛政府“小動作”不斷,破壞中立經貿發展環境
2021年8月,立陶宛最大的新聞門戶網站之一Delfi以“中國不再購買立陶宛產品”為題報道稱,中國從立陶宛召回大使后,立陶宛出口商就開始抱怨,中國不再從立陶宛購買奶酪、糧食和木材等產品。報道稱,中國大型木材貿易商正打算離開立陶宛。立陶宛當地的牛奶加工廠已暫停對華出口,此外,中國也不再購買立陶宛的糧食。而中國停止進口立陶宛相關產品的消息目前也為立陶宛媒體單方面報道,尚未經中方證實。
近日,這側Delfi的報道再次把中立兩國的經貿活動拉回大眾的視線,曾經經歷了“蜜月期”的中立關系,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報道?回顧自2019年,立陶宛就開始暗暗戳戳的制造“問題”了,在2021年7月,立陶宛表示在首都設立“臺灣代表處”后,觸及了中國的底線,導致中立的關系進入“冰凍期”:
2、回顧昔日發展
——中立貿易規模曾五年增幅超過82%
其實,我國和立陶宛是有過一段友好合作的時間,資料顯示,2009年至2018年低是中立關系“黃金時期”,雙邊貿易增長勢頭強勁。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自2015年始,中立兩國貿易額迅速增長,從13.51億美元到2019年的21.35億美元,五年增幅超過82%。到了2020年,中國、立陶宛兩國2020年進出口額同比增長7.6%,規模達2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8億元)。
——農業是兩國貿易發展的重點
中國與立陶宛的貿易合作商品主要體現在農業上:中國商務部官方信息顯示,立陶宛是中國在波羅的海三國中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是立陶宛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農業是兩國合作的最重要領域之一。2017年開始,中立兩國先后簽署了立向華出口凍牛肉、青貯飼料、水產品以及小麥等農產品的議定書。2019年底立陶宛牛肉和小麥首次實現對華出口。
3、未來發展趨勢走向,農產品出口或下降
立陶宛農業商會表示,隨著中國對有機食品的關注和重視,中國農業產業已逐漸從密集型向有機農業轉變,并將發展綠色有機農業作為未來30年的目標。要達到此目標,不僅要在農業領域投入新技術,也要大量進口外國農產品。中國對高質量農產品的需求是立陶宛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大好機會。
據媒體援引數據顯示,2020年立陶宛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值為48753.9萬美元,相比2019年增長了5078萬美元,同比增長11.7%。2021年1-2月立陶宛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值為8191.8萬美元,相比2020年同期增長了1403.9萬美元,同比增長20.1%。
尤其是在2020年,立陶宛貿易出口額下降3.4%,進口額下降9.3%,但是與中國貿易額卻同比增長了7.6%。
立陶宛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值逐年增加,且在逆勢下,與中國的貿易額也在上漲,以及立陶宛農業商會十分看好中國未來的市場;這些都使得立陶宛農民可以享受到市場的紅利,然而,隨著營商環境等因素的變化,立陶宛農民似乎面臨失去市場份額。立陶宛農業商會原本的擴大農產品出口計劃可能面臨落空,立陶宛農民也將因此損失慘重。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從當前外貿行業的宏觀景氣狀況出發,以外貿行業的發展經營和行業需求走向為依托,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外貿行業的發展與行業需求和發展速度,對外貿行業的發展前景做出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