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二三線城市土地市場供需現狀分析 杭州市土地出讓金規模位居榜首
隨著區域經濟發展的進一步融合,一線城市周邊的二三線城市受到的經濟輻射帶動作用愈發明顯,如長三角一體化、京津冀一體化、廣佛一體化等等,都對區域內的二三線城市發展產生巨大的利好,進一步帶動二三線城市土地市場的快速發展。
我國經濟活動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對土地的需求與日俱增,而我國的土地資源總體上是稀缺的,為了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土地浪費現象,我國土地的出讓方式由協議出讓變革為招標、拍賣、掛牌出讓,這一市場化出讓手段對于完善土地市場運行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土地和房地產是不可分離的,土地供應總量、土地供應結構、土地供應方式和土地價格等因素與房地產市場發展息息相關。政府層面可運用各種土地政策對土地市場的中間目標即土地供應量和土地價格進行調控,改變土地市場的供求關系,從而實現政策最終目標即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和物價穩定。
推出土地建設用地總量逐年增長
2016-2020年,中國35個主要二三線城市推出土地建設用地面積總量逐年增長,增長率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到2020年,全國35個主要二三線城市(天津、重慶、杭州、成都、武漢、南京、沈陽、長沙、鄭州、濟南、哈爾濱、石家莊、長春、西安、福州、合肥、南昌、昆明、南寧、呼和浩特、烏魯木齊、銀川、貴陽、蘭州、西寧、海口、太原、大連、青島、廈門、寧波、蘇州、溫州、北海、三亞)推出土地建設用地面積總量為4103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2%。
從建設用地類型來看,2020年,我國35個主要二三線城市推出土地建設用地中的住宅用地為19433萬平方米,占比47.4%,其他用地為21602萬平方米,占比52.6%。
長春建設用地供應規模位居第一
2020年,長春市推出土地建設用地面積為3291萬平方米,西安、武漢、重慶3個城市的推出土地建設用地規模均超過2000萬平方米,另外也有西寧、三亞、銀川等7個城市均少于500萬平方米。整體來看,我國35個主要二三線城市推出土地建設用地面積規模差距較大。
城市土地成交面積總量波動變化
2016-2020年,中國35個主要二三線城市成交土地建設用地面積總量波動變化。到2020年,全國35個主要二三線城市成交土地建設用地面積總量為5603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0.5%。
從建設用地類型來看,2020年我國35個主要二三線城市成交土地建設用地中的住宅用地為24788萬平方米,占比44.2%,其他用地為31247萬平方米,占比55.8%。
杭州土地出讓金規模位居首位
從全國土地出讓金排名前十的二三線城市來看,上榜門檻為1017億元。杭州以2573.6億元高居榜首,杭州和南京均破20000億元,其次是武漢的土地出讓金達到1840.0億元;從出讓金增速來看,佛山、西安、寧波、南京的增速均超過20%,而天津市的土地出讓金同比下降25%。
注:以上僅包含市本級數據。
展望未來,2020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建議》提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京津寞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等,預計未來在政策引導下,中心城市、城市群等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其中“十四五”規劃重點提及的“京津翼、長江經濟帶、粵港澳、長三角、成渝”等核心城市群及都市圈,房地產市場發展存明顯優勢。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房地產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房地產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