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節水灌溉保駕護航
繼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之后,水資源高效利用與節約保護是“十二五”期間水利事業的又一篇大文章。
《全國節水灌溉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力爭全國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1億畝,全國70%大型灌區和50%中型灌區完成配套續建和節水改造任務,共涉及灌溉面積近2.83億畝。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15年,全國用于節水灌溉市場的投資總額至少達5000億元以上,眾多節水管材生產及工程設計維護企業集中受益。
目前,國內推進高效節水灌溉的區域主要包括大中型灌區和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據統計,國內434處大型灌區和1800處中型灌區的灌溉面積分別為2.4億畝和2.3億畝,而水利部和財政部聯合啟動的全國農田水利重點縣已達1250個。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節水灌溉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節水灌溉工程將在有效灌溉面積內推廣渠道防滲控制、低壓管道輸水及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技術。其中,在大中型灌區(主要分布在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和缺水嚴重的北方特別是西部地區),主要是推進輸配水渠道及管網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作;而在農田水利重點縣,北方地區要把節水灌溉作為重點,東北、西北地區大力發展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華北平原、黃淮海地區大力發展高標準管道輸水灌溉。
根據全球“治水”經驗,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每提高0.7個百分點,一年可節水900億到950億立方,主要通過推廣管道輸水、噴灌和微灌等高效節水技術來實現。其中微灌技術,輸水量小,但能均勻準確地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灌溉更加高效節水,備受市場青睞。
盡管市場前景可期,但行業仍須打破限制行業發展的瓶頸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灌區和中小農田水利用于輸配水的渠道及引水工程等基礎設施老化或配套不到位,導致眾多小型灌排工程“卡脖子”和灌區“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針對此問題,中央財政計劃將安排至少800億元,同時,國家將從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資金中每年安排50億元,兩項投入均用于發展噴灌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此外,涉及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的投入還將從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10%全國土地出讓金收益中提取。預計“十二五”期間,全國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的財政資金將達1000億元以上。
前瞻產業研究院節水灌溉研究小組表示,地方財政資金投入的“不給力”及中央財政資金落實難的問題也一直是國內水利發展的“頑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全國平均配套資金到位率約50%,中部平均不到30%,西部落實配套資金的比例更低,影響了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的順利實施。
目前,水利部正會同財政部、發改委等部門加緊研究一系列確保資金落實到位的配套政策,對于資金缺口問題,則考慮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例如,農戶購買節水灌溉的設備和材料享受30%的農機具購置補貼,推廣節水灌溉還可享受一定的中央財政貼息貸款等。相信政府機構的保駕護航將保證節水灌溉行業的健康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