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價上漲 勢不可擋
日前,武漢市水務集團對外宣稱,該市的自來水5年前已可直接飲用。同日,江西省南昌市也宣稱該市飲用水合格率高達98.15%。消息一出,隨即引發民眾質疑。
我國作為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國家,全國600多個城市中超過400個城市處于缺水狀態,其中114個嚴重缺水。隨著我國城市化的推進,抽取地下水已遠不能滿足人類生產生活的用水需求。因此,污水回收處理再利用,將成為緩解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
水資源短缺與污染并重
目前,人類面臨水危機已是不爭的事實。
截至2011年底,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4萬億立方米,約占全球水資源總量的7%,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我國人口占世界比重的20%,人均水資源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排名第88位,被列為世界人均水資源貧乏國家之一。目前我國660多個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個,其中嚴重缺水城市114個。即便在多水的長江流域也有缺水城市59個,缺水縣城155個。其中不少缺水城市為水質型缺水城市。我國缺水城市數量的增幅大致與城市化進程保持一致。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淡水資源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我國不僅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少,且空間分布不平衡。隨著中國城市化、工業化的加速,水資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
據統計,目前全國600多個城市中超過400個城市處于缺水狀態,其中114個嚴重缺水。即便在多水的長江流域,缺水城市也多達59個,缺水縣城155個。在北方,城鄉缺水情況更為普遍,也更為嚴重。水資源已成為我國城鄉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2011年全國城市化率首次超過50%,達到51.3%,預計2020年,我國城市化水平將達到58%左右。據測算,我國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就需新增城市用水17億立方米,其中需增城市生活用水9.4億立方米,需增城市工業用水7.6億立方米。在工業用水方面,近十年來,在經濟增長的帶動下,我國工業用水總量由2001年的1142億立方米增至2011年的1460億立方米,年均增幅高達28%。
在普遍缺水的同時,我國水資源污染情況同樣令人痛心。據統計,目前我國80%的水域、45%的地下水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源污染嚴重。此外,我國水資源利用率僅為50%,這也是加劇我國水資源緊缺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了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投入,但據環境監測結果統計分析,我國水污染形勢仍然非常嚴峻,各項污染物排放總量很大,污染程度仍處于相當高的水平。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污水排放總量617.3億噸,同比增長3.4%,并持續以每年超過18億噸的幅度增加。
工業污水排放在我國污水排放上占最大的比重,2010年,全國污水排放總量617.3億噸,同比增長4.78%,其中電力、造紙、石化行業,冶金業、紡織、化工等行業成為污水排放大戶,電力、紡織、石化、冶金和造紙業污水排放分別占總排放量的27%、15%、15%、12%和11%,該五大行業污水排放占據全國工業污水總量的80%。
在水資源總量有限且需求日益高漲的情況下,污水回收利用成為緩解水資源短缺的最有效的途徑。
目前,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隨著我國工業及生活用水供需矛盾的發展,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上調水價助力污水處理
前瞻產業研究院污水處理行業研究員劉吉偉認為,解決我國城鄉大面積缺水,解決辦法無非在于“開源”和“節流”。在“開源”方面,海水凈化因海水資源豐富和技術可行,目前已漸成規模,但其難點在于成本高昂且輸水不便;在節流方面,大力發展污水處理和回收利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和浪費,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趨勢。
近十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需求的不斷上升,我國積極推進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有力推動了國內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3135座,全年累計實際處理的污水量為393.13億立方米。全國污水處理能力達1.36億立方米/日,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100萬立方米/日,同比增長8.8%。
數據顯示,全國已有637個設市城市建有污水處理廠,占城市總數的97%,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1841座,形成污水處理能力1.12億立方米/日;全國已有1169個縣城建成了污水處理廠,約占縣城總數的71.6%,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1287座,形成污水處理能力2297萬立方米/日;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全年累計處理污水393.13億立方米,同比增加45.72億立方米,增長13.12%,全年累計削減化學需氧量(COD)總量1017.75萬噸,削減氨氮總量84.53萬噸。
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污水處理行業整體運行情況良好,截止當年末,我國污水處理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85家,資產總額732.93億元,同比增長8.34%;實現銷售收入189.00億元,同比增長34.26%;實現利潤總額24.22億元,同比增長139.18%達到近五年來的最高值。
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大污水治理投資力度,加大城市及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努力提高污水處理率,促進污水處理廠升級,并加強度污泥的處理處置。
2006-2015年污水處理行業市場規模走勢圖(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1-2015年中國污水處理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2版)》
據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發布的報告稱,“十二五”期間,我國污水治理總投資將高達1.06萬億元。“十二五”開局的2011年,全國在建城鎮污水處理項目達1360個,總設計處理能力約為2900萬立方米/日。進入2012年以來,全國除西藏、青海及海南以外的各省市均陸續開工建設污水處理項目。
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污水處理行業研究員劉吉偉預計,隨著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凸顯,“十二五”期間,我國或將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動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切實緩解國內水資源緊缺狀況,這些措施將包括適度提高城鎮污水處理收費和排污收費標準、推進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等。
目前,我國工業處理費僅只為工業供水價格的0.45倍,污水處理費用明顯偏低,以至于污水處理企業普遍處于虧損狀態。而參照國外情況推算,若將工業污水處理費與工業供水價格比例提升至1:1算,則工業污水處理費至少還有1.53元/噸的上調空間;居民處理費存在1.2倍提升空間,預計最高可以提高到1.6元/噸。隨著污水處理費的上調,污水處理行業的盈利狀況將有所改善。
此外,由于國內污水處理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技術研發和運用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從污水處理設備來看,當前國內污水處理設備技術含量仍然較低,高端設備則主要依靠進口。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