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質保“四年/10萬公里”成行業“標配”?
經濟形勢難言樂觀,車市表現可見一斑。
據中汽協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汽車產銷量環比雙雙出現回落,該月份汽車產量為164.76萬輛,銷量為162.44萬輛,環比分別下降12.4%和11.7%。
2012年夏季,時間進入汽車銷售的傳統淡季,眾多車企和經銷商紛紛加大打折促銷力度,而以往需要加價提車甚至無現車可提的車型,狀況也有所改觀,部分車型可平價提現車,部分緊俏車型的價格甚至有所松動,罕見地有了議價或降價空間。而對于本田雅閣、日產天籟、大眾邁騰、斯柯達昊銳、雪佛蘭克魯茲、一汽豐田皇冠、奔馳C級、奧迪A4等車型而言,降價的幅度在部分城市已經高達數萬甚至十幾萬元。
就在車企和經銷商都大打價格戰之時,日前,廣州本田部分4S店爆出每賣一臺本田雅閣,在車價上就虧損1.5萬元,按照平均一個月賣掉30輛雅閣車來計算,一個月就要虧損45萬元,而沒有售后的新店,虧損得更多。“賠本賺吆喝”的價格戰,不僅讓車企痛不欲生,更是直接挑動了經銷商的生存底線,致其“生不如死”。
在刀光劍影的車市江湖,車企和經銷商要么主動應戰,要么坐以待斃。但價格戰總有底線,且不可延續,而提升售車的附加服務并在售后服務方面深挖細掘,或將成為車企及經銷商下一個戰場。而汽車質量保證,則是一個重要體現。
整車質保就是各種零部件在確認非人為損壞而是品質問題是免費更換,如速度表,空調這種零部件問題,如果是在質保期內或者規定公里數內就可以到指定的地點或機構(如特約維修點、4S店)進行免費維修或保養。目前,汽車廠商對于新出廠的汽車,均有明確表明汽車的整車質保期限,該期限以汽車行駛的公里數或購買周期為限制。
目前,國內市場上銷售的汽車整車質保期限,主要為兩年/6萬公里或三年/10萬公里,這已成為當前汽車產品的“標準配置”。該項“配置”的競爭,也是汽車廠商及經銷商對其產品和服務質量的重要體現,正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重視,成為影響銷量的指標。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以日系三巨頭的高端品牌雷克薩斯、英菲尼迪及謳歌率先將整車質保年限提升至四年/10萬公里,正式拉開了在產品及服務質量競爭的序幕。值得注意的是,當初雷克薩斯率先裝備8檔手自一體變速箱時,幾乎沒有量產車的變速箱達到該水平,而目前,8檔變速箱已被包括寶馬在內的高端量產車型所裝備。
就在大部分進口產品以及國內合資車企都對提升整車質保期限“無動于衷”之時,自主品牌的比亞迪汽車已經率先跟進。
國內車市主流汽車品牌質保政策一覽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今年4月,比亞迪隆重推出“整車質保四年或10萬公里”的舉措,該服務范圍不僅包括比亞迪全系車型,在零部件質保的覆蓋率提高至99.9%,針對業界普遍不提供質保的易碎、易損零部件,比亞迪不斷全覆蓋,還提供了高于業內2倍質保期限的服務。
對此,比亞迪汽車總裁王傳福表示,“4年或10萬公里超長質保政策的推出,是比亞迪品質提升的直接結果。未來比亞迪要把每100輛車的投訴數量控制在10個投訴以內。”
前瞻產業研究院汽車行業研究員劉瑞柏認為,對于自主品牌的車企而言,其產品和技術與外資品牌或合資品牌相比,存在先天不足和后天的缺陷,但從服務方面來說,車企之間及經銷商之間是平等的,不存在先天性的競爭障礙。
劉瑞柏認為,由于當前我國汽車行業的質量監測和售后服務體系不夠完善,汽車產品的使用壽命受到路面狀況、油品、駕駛習慣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因而對于汽車質保標準遠落后于歐美國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車企對投放中國市場的產品質量缺乏信心。
深圳香蜜湖某品牌汽車4S店銷售經理對筆者表示,當前國內市場對汽車質保的推行不力,主要原因在于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的缺失,導致廠商和經銷商利益當頭大都敷衍了事,而普通消費者由于缺乏相關知識,根本就沒有維權的意識,很多人買車之后都不知道汽車質保保什么、整車質保和動力總成質保是什么都搞不清楚。
在汽車市場高度發達的美國,汽車質保期限最低是3年/5.8萬公里,而動力總成最低質保期限為4年/8萬公里。目前,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在美國市場提供的動力總成質保期分別為10年/16萬公里和5年/16萬公里,而現代汽車在中國目前整車質保僅為2年/6萬公里,動力總成質保也僅有第八代索納塔享有4年/10萬公里的“待遇”,這與其在美國市場的標準相差了6年/6萬公里。2010年8月,英國汽車廠商沃克斯豪爾宣布,將對售出的所有車型提供終身質保服務。
劉瑞柏指出,與歐美等國的汽車質保期限相比之下,國內的汽車市場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情況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四年/10萬公里”將有望很快成為國內汽車業的“標配”,但要達到更高水平甚至終生質保,則是“山長水遠”。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