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融資為余熱發電市場開路
余熱發電是將工業生產中排出的大量廢氣通過余熱回收裝置(余熱鍋爐)將廢熱進行熱交換回收,產生過熱蒸汽推動汽輪機實現熱能向機械能的轉換,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
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力度不斷加碼,余熱發電項目的魅力日益顯著。預計,到2015年,我國余熱余壓發電要實現新增裝機2000萬千瓦。按照每千瓦造價5000元計算,“十二五”期間余熱余壓發電將形成1000億元投資規模。
然而伴隨著我國余熱發電的快速發展,資金短缺成為當前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筆者認為,合理融資將有助于開拓余熱發電市場。
千億市場正在形成
余熱資源是指在目前條件下有可能回收和重復利用而尚未回收利用的那部分能量,被認為是繼煤、石油、天然氣和水力之后的第五大常規能源。我國一次能源利用率為30%,僅為日本的1/2,比世界平均水平還要低3個百分點,無疑存在著巨大的能源浪費。
據統計,鋼鐵、有色、化工、水泥、建材、石油與石化、輕工、煤炭等行業的余熱總資源約占其燃料消耗總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利用的余熱資源約為余熱總資源的60%。也就說,可回收利用的余熱資源約為燃料消耗總量4.2%-40.2%。
2011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34.8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7.0%。煤炭消費量增長9.7%;原油消費量增長2.7%;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2.0%;電力消費量增長11.7%。由此測算,可回收利用的余熱資源高達1.46-13.99億噸標準煤,節能潛力十分巨大。
當前,我國余熱發電主要應用在水泥行業。經測算,一條5000噸/日的水泥生產線,配備余熱發電系統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2.5萬噸,每年減排CO2為6萬噸左右,能夠自給水泥企業的發電量占到水泥企業自身用電量的35%。
顯著的效益使得水泥余熱發電市場發展相當迅速。以標準線5000噸/日的生產線為計算單位,2009年投運的余熱發電生產線達245條,按照每條生產線的余熱發電系統投資6000萬元計算,2009年全國水泥行業的余熱發電市場規模為147億元。2010年投運的水泥行業余熱發電生產線為189條,市場規模超過110億元。
2011年我國水泥余熱發電市場發展大大超過預期,2011年全國上余熱發電站的水泥生產線約252條,總裝機容量1927MW,涉及熟料產能約3.0億噸,市場空間達到151.2億元。主要原因是2010年投運了203條新型干法生產線,這些生產線均配套建設余熱發電,余熱配套設施于2011年投運。
2006-2011年水泥行業余熱發電市場規模及增長情況(單位:億元)
注:按照每條生產線的余熱發電系統投資6000萬元計算。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余熱發電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不過相比水泥余熱發電市場的火熱,我國其他高耗能行業仍有很多低溫廢氣余熱排放點沒有進行有效利用。以鋼鐵企業為例,600度以下的高爐余熱和煙道廢氣基本沒有得到回收利用。而據估計,鋼鐵領域低溫余熱發電的市場約合150億元。
《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我國余熱余壓發電要實現新增裝機2000萬千瓦。按照每千瓦造價5000元計算,“十二五”期間余熱余壓發電將形成1000億元投資規模。
余熱發電企業融資渠道多
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力度不斷加大,企業需要加快余熱發電項目的推進步伐。
筆者認為,伴隨著我國余熱發電的快速發展,資金短缺成為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建議企業不妨借助資本市場的運作,運用各種金融手段,以加強余熱發電融資工作的力度。
近年來,水泥市場容量不斷擴大,水泥需求空前的高漲,水泥企業在自身發展中,面臨著是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擴張水泥主業的產能上面,還是投入到余熱發電項目中的問題。如何最大限度的規避風險,運用項目融資來實現水泥企業的節能減排目標,就成為了企業面臨的急需解決的課題。為了降低成本,目前,一些水泥企業選擇實力雄厚的項目投資公司作為余熱發電項目投資合作的戰略合作伙伴。
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盲目擴張,2007年7月30日,環保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三部門聯合提出的一項全新的信貸政策《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意見》規定,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境違法的企業和項目進行信貸控制,而對于節能環保的產業則給予一定的信貸支持。
政策出臺后,企業更是盡力“追求”銀行的“綠色信貸”。例如,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加強銀企合作,2007年公司實施了余熱發電項目,采用當前水泥行業節能新技術,總投資6000萬元。建成后年發電5300萬千瓦時,年節約標煤6500噸,效益非常明顯。
但是,由于主要是銀行“嫌貧愛富”,多數銀行不愿貸款給中小型企業,在加之部分中小企業存在信用問題,銀行對其的監管成本較高,造成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說“不”,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瓶頸。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發行股票是一種很好的融資方式。海螺公司于2007年8月份召開股東大會討論以上議案,決定增發2億A股,使公司總股本在目前15.66億股的基礎上增加12.8%,募集資金用于水泥熟料生產線建設及配套余熱發電項目。
除此以外,清潔發展機制(CDM)還為國內企業提供了境外融資的方式。目前,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的開發、推廣和應用已成為我國水泥生產企業利用CDM最便捷的模式選擇。
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水泥熟料的燒成熱耗雖比傳統生產線有大幅度降低,但仍有30%左右的溫度為350℃以下的低溫廢氣余熱沒有被完全利用,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將這部分余熱最大限度的回收發電,用于企業生產,減少了向電網的外購電量,實際上就是減少了電網中燃媒發電廠所產生的CO2排放量。
根據CDM的規則,這部分減少的CO2排放量就可以在國際碳排交易市場中出售,賺取額外的資金收益。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每噸CO2當量減排額的價格約為7.50美元左右,而一條10000噸/日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配套建設15兆瓦的純低溫余熱發電機組,每年可產生大約7-8萬噸的CO2當量減排額,即該企業每年可獲得52.5到60萬美元的額外收益,折合人民幣約為420-480萬元。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