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張圖帶你看2019年世界貿易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概況!
世界經濟貿易總體形勢
1、貿易形勢
2018年世界商品出口總額為19.475萬億美元,世界商品進口總額約為19.867萬億美元,貿易總額約為39.342萬億美元。2018年全球貿易量較上年增加3.0%,增幅較2017年回落1.6個百分點。受中美貿易摩擦直接影響,全球貿易增速放緩。WTO預計2019年增幅將進一步縮小至2.6%。
全球約200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繼續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2018年全年進出口總額高達4.623萬億美元(全球占比11.75%),美元名義下同比增長12.6%(人民幣名義下不是這個增速)。其中,中國出口商品總額也是全球最高的,達到了2.487萬億美元,美元名義下增長10%。
2、經濟形勢
影響貿易發展有多方面因素,經濟、貨幣政策、貿易保護政策,不一而足。但經濟形勢對貿易形勢的活躍度有重大影響,故此處分析2019年經濟形勢,從而研究在此經濟形勢下,世界貿易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
世界銀行于2019年6月4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稱2019年全球經濟面臨重大風險,增速將放慢至2.6%,并認為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易受貿易及金融動蕩影響,2019年增速為4%。
報告預計,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受到投資疲軟制約,風險傾向于下行,包括貿易壁壘加大、金融壓力重現以及幾個主要經濟體減速幅度超出預期,錯配或抑制投資的結構性問題也對增長前景構成壓力。對于發達經濟體而言,2019年增速將會放緩,尤其是在歐元區,美國增速今年將放緩至2.5%,2020年進一步放慢至1.7%;受貿易和內需疲軟拖累影響,預計歐元區2020至2021年歐元區增速將在1.4%左右。
整體看,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明顯。
由上述可知,2019年經濟放緩,全球經濟活躍度下降,則進一步影響全球貿易活躍度。
3、國際貿易商品市場分析
從經濟角度尚不可深入分析國際貿易形勢,為更進一步研究,此處選擇以國際貿易商品作為切入點,分析現階段全球貿易特點。
(1)國際商品市場表現分析
全球經濟下行和貿易摩擦背景下的美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自2018年末起,全球經濟在經過一年多的復蘇之后增長動能明顯下降,加上歐洲政局動蕩和中國經濟放緩,全球經濟正面臨巨大的挑戰。國際貿易方面,由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全球國際貿易額同比增速自2018年四季度開始下滑,一直維持在0附近,國際貿易形勢不容樂觀。這些因素除了直接削弱經濟增長,更是帶來了消費者和企業家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從而有可能進一步抑制投資和消費,令經濟落入“不確定性”陷阱。受上述因素影響,2019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較不明朗。
4、小結
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歐洲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壓力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2019年,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走勢低迷,全球貿易形勢不容樂觀。
中國貿易情況分析
1、 進出口總體情況分析
2018年全年進出口總額高達4.623萬億美元(全球占比11.75%),美元名義下同比增長12.6%(人民幣名義下不是這個增速)。其中,中國出口商品總額也是全球最高的,達到了2.487萬億美元,美元名義下增長10%。
在全球貨物貿易額僅增長3%的情況下,2018年中國貨物貿易額仍居全球第一位,占全球份額進一步提升。其中出口占全球比重為12.77%,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連續四年居全球首位;進口占全球比重為10.75%,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連續四年居全球第二。中國外貿發展不僅在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為全球貿易增長和經濟復蘇做出了積極貢獻。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2.9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8%。其中,出口12.48萬億元,增長5.2%;進口10.43萬億元,下降0.1%;貿易順差2.05萬億元,擴大44.2%。
2、商品進出口主要國家地區結構
(1)出口國家結構
2018年中國對外出口繼續領先,對外出口額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為:美國、日本、韓國、越南、德國、印度、荷蘭、英國、新加坡及臺灣。
2018年中國對美國出口4784億美元,同比增長11.3%。中美貿易順差擴大,連續第二年刷新2006年有統計以來的最高記錄。
(2)進口國家結構
在國內擴大進口的大背景下,2018年1-4季度,我國對外進口額前十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韓國、日本、臺灣、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巴西、越南、馬來西亞及俄羅斯。韓國以超2000億美元水平連續三年成為中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
3、2018年對外對外貿易特點分析
(1)外貿企業“多”,民營企業表現亮眼
2018年我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為對外貿易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據我們統計,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由2017年43.6萬家提升到47萬家,較上期增長7.8%,其中,2018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37.2萬家,比2017年增加了10.7%,有更多的民營企業參與到進出口活動當中。從規模上看,民營企業對當年我國外貿增長的貢獻度超過了50%,對外貿發展的拉動作用更加突出。
可圈可點的是,民營企業進出口商品結構繼續優化。出口方面,2018年民營企業機電產品出口占民營企業出口值的四成以上,其中集成電路、手機、液晶顯示板出口分別增長51%、16.8%和34.1%
進口方面,同樣以機電產品為主,所占比重也在四成以上,其中集成電路進口增長35.3%,農產品、初級形狀的塑料進口分別增長11%和27.5%。
(2)貿易結構持續優化
在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商品結構、貿易方式等四個方面均實現了優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占比提高到了27.4%,中西部地區進出口占比提高至15.8%,機電產品出口占比提高至58.7%,持續保持出口第一大經營主體地位,一般貿易出口占比提高至56.3%。
(3)發展的動力加快轉化
外貿新業態發展的營商環境不斷改善,我們新設了22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6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試點,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連續三年保持了高速增長,成為外貿增長的新亮點,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穩步增長。2018年汽車出口121.6萬輛,金額148.5億美元,成套設備出口超過1300億美元,外貿發展的新舊動能在加快轉換。
(4)外貿發展更趨平衡
2018年全年進口增長15.8%,對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出口,達到56.6%,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動力,這是我國外貿平衡發展的一個重要跡象。我國原油、天然氣、銅精礦、煤、紙漿、原木等大宗商品進口數量分別增長10.1%、31.9%、13.7%,3.9%、4.5%和3.9%,有效保障了國內市場需求,貿易順差收窄了16.2%,我國服務貿易連續五年位列世界第二,進口5.2萬億元,增長了11.5%,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發展更加協調。
4、未來影響中國對外貿易因素分析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2019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可能略好于2018年,但制約外貿穩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
從國際看,隨著各國宏觀政策力度加大,中美貿易磋商緩和,市場信心和發展預期有所提振,2019年全球經濟發展環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刺激經濟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困難較多,加上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加劇,世界經濟低增長、高風險態勢不會明顯改觀。影響因素如下:
雖然壓力很大,但是中國外貿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首先,來自發達國家之外的區域占中國外貿比例逐漸加大。2018年,中國對東盟進出口增長11.2%,增速勢頭持續保持,雙方貿易關系密切程度逐漸加深,未來將成為中國出口的增長點;中俄貿易額已突破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雙方仍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另外,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8.37萬億元,增長13.3%,高出全國整體增速3.6個百分點。隨著2019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外貿的影響將逐漸加重,可以有效對沖來自發達國家經濟趨緩造成的影響。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報關行業市場前瞻及轉型升級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報關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報關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報關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