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VS北美電影市場:差距縮小,國產片競爭力增強
中國VS北美電影市場對比 差距逐漸縮小
從2012-2017年中國和北美的票房看,北美的票房較為穩定,基本上保持在110億美元上下波動;而中國電影市場處于高速發展期,從2012年的27億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86億美元。此外,中美票房差距在不斷縮小,2012年中美票房差距為81美元,而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票房約70億美元,與北美87億美元相差僅17億美元。
對比2018年前三季度中美電影市場的各項指標,中國的觀影人次約13.5億人次,比北美多4.2億人次,中國人口基數較大,市場潛力大;中國新上映影片數量比北美少181部,中國平均票價比北美便宜4美元。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內票房第一的為紅海行動,票房約為5.3億美元;北美票房第一的為黑豹,票房約7億美元。
中國國產和進口電影市場對比 國產片競爭力增強
從歷年中國國產和進口電影票房市場情況看,國產電影票房占比始終保持在50%以上,進口票房保持在50%以下;尤其在2018年前三季度,國產片電影票房為310億元,份額為65%;進口電影票房為167億元,占比約35%;國產電影強勢崛起。
2018年前三季度票房TOP50中,國產片27部,貢獻票房282.1億元,平均單片票房約10.4億元;進口片23部,貢獻票房147.6億元,平均單片票房為6.4億元,國產片單片競爭力超越進口片;在票房TOP50影片中,國產片場均人次22,超過進口片的場均人次為15。
雖然2013和2014年國產片產量有下降,但整體來看國產片產量呈上升的趨勢,從2012年的893部增加至2017年的970部。從新上映數量情況看,2012-2015年上映數量呈上升趨勢,2016年以來新上映國產片數量出現下滑趨勢。國產片的上映率一直未突破50%,影片趨向于同質化,影院放映空間有待進一步挖掘。
劇情、喜劇、動畫、動作、愛情類為前三季度上映數量最多的五大類型,其中動作、喜劇類票房占比最高,顯示供不應求。代表工業化的典型類型如奇幻、科幻、動畫等整體表現欠佳,近年來國產影片不斷嘗試科幻、奇幻類影片的探索,部分奇幻類影片嶄露頭角,但國產科幻始終難有突破,類型化創作仍有待深入。
從不同類型電影投資回報情況看,2018年前三季度喜劇、動作、奇幻類影片盈利數量占比居多,國產科幻、驚悚以虧損為主。喜劇片《唐人街探案2》、動作片《紅海行動》均為超高成本投資影片,票房紛紛超30億。另一部超30億影片《我不是藥神》是劇情片中投資回報最高影片,也是今年以小博大的典型影片。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電影產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產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電影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電影產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