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信息采集和便民服務“新使命” 智慧路燈試點項目遍地開花
傳統城市照明路燈面臨問題突出,能耗需降低、管理需提升
路燈照明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設施。據了解,當前我國路燈照明耗電量約占總量的15%。面對供電的緊張局面,傳統的LED節能已經不能滿足大范圍節電的需求。而人工控制、路燈巡查同時也是一項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工作。更有效率的管理手段和節能方案已經成為管理部門關注的焦點。在LED節能路燈逐步普及后,傳統城市照明中能源利用率低的問題正逐漸得到解決,目前仍面臨突出問題。
智慧路燈功能增多、應用場景廣泛,“一桿多用”成為最大特征
傳統的路燈主要擔任的是城市公共照明設備的角色,但路燈其實本身具有天然的地理坐標性質,由于覆蓋面廣且分布規律,在公路、公共場所應用廣泛,這種地理坐標優勢也讓其具備了成為公共服務終端載體的條件。
智慧路燈的概念最早在2015年提出,是指通過應用先進、高效、可靠的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等,實現對路燈的遠程集中控制與管理的路燈。目前,智慧路燈是指在路燈桿上搭載除照明設備之外的各種傳感器及感知設備,如充電樁、LED信息發布屏、高清攝像頭、應急報警、5G基站搭載網絡、停車檢測、環境感知、井蓋及積水監測、網絡音像等,利用物聯網及互聯網技術,使路燈成為智慧城市信息采集終端和便民服務終端。
承載信息采集和便民服務“新使命”,智慧路燈項目亮相中國多地城市
在智慧城市建設浪潮席卷之下如今也迎來了路燈的智慧升級。目前,由于基礎設施建設仍有空間,很多新區仍在建設階段,在最開始的道路規劃階段就已為智慧路燈留下了空間,應用越來越多。新型智慧路燈陸續在上海、深圳、成都等多個城市街頭亮相,智慧升級后,它們將承載比城市公共照明更深刻的“使命”——智慧城市信息采集和便民服務終端。
在智慧城市建設大的發展背景之下,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正普遍走向信息化、聯網化,不僅是智慧路燈,還有如物聯網井蓋、電子水尺等產物,這些都已經在城市間展開了試點應用,未來有望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普及,形成規模化的城市信息采集終端,助力各職能部門基于數據有序展開工作,提質增效。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支持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智慧城市...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