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懶癌”!線上跑腿服務漸成氣候 跑腿行業用戶規模超500萬
跑腿行業發展歷程
跑腿行業是短距離內商品或服務的傳遞,大致可分為代購服務、跑腿服務和代辦服務3種。其中,代購服務包括代購食物、生活用品、藥品、書籍、機票、船票、車票、電影票等;跑腿服務包括代拿包裹、物件、禮物、請帖、鮮花等;代辦服務包括代繳水電費、管理費、汽車年檢及罰款等。
2005年初,國內跑腿公司開始萌芽,從南京成立了國內第一家成規模發展的110跑腿公司,再到北京“時代專列”、寧波“來發”、深圳“萬事幫”、福州“解憂”、廣州“小二”等,國內跑腿市場逐漸被打開。
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跑腿市場并未走向成熟,反而每況愈下,跑腿行業一直被社會各界唱衰,國內做專職跑腿公司中的大部分人都鎩羽而歸。究其原因,傳統跑腿公司的宣傳模式單一,僅通過線下單頁發放或者電話推廣,跑腿業務無法普及,傳統跑腿公司往往入不敷出,只能選擇放棄。
直到“互聯網+”時代來臨,通過互聯網媒介進行推廣傳播,跑腿行業才漸漸形成應有的市場。同時,經濟水平的提升,令用戶對價格敏感性降低,追求消費品質推動了跑腿行業的興起與發展,外賣、鮮花、商超零售等多領域的快速發展也使跑腿行業服務內容愈加豐富,大數據和LBS技術發展推動跑腿行業更加快速高效發展。
數據顯示,跑腿行業主要APP整體滲透率在過去一年處于上升狀態,截至2018年7月,整體滲透率達0.47%,用戶規模為513萬人,同比增長約1倍。
跑腿行業競爭格局
跑腿行業競爭者主要分兩個階段進入市場,2013-2015年,人人快送、閃送、uu跑腿、鄰趣等相繼成立;2016-2018年,相關行業巨頭開始進入跑腿市場,達達和京東到家合并成立新達達,百度外賣、美團、餓了么相繼展開跑腿業務,順豐也推出同城急送業務。
基于先發優勢,閃送、uu跑腿和達達暫時位于第一梯隊,滲透率均在0.1%以上;同時,2018年8月,uu跑腿、閃送和達達相繼完成新一輪融資,充足資金儲備情況下,三大平臺有望維持在第一梯隊中。
從MAU來看,2018年7月,uu跑腿和閃送MAU均跨入百萬級別。其中,uu跑腿MAU為133.3萬,閃送MAU為125.7萬;達達以30.6萬MAU排在第三,其他均不足10萬,差距相當明顯。
從APP獨占率來看,uu跑腿和閃送用戶獨占率均達到90%以上,同處第一梯隊的達達僅有83.6%,不及鄰趣、人人快送。
跑腿行業用戶畫像
從用戶性別來看,跑腿行業APP用戶以男性為主,占比達到56.8%;從年齡分布來看,跑腿行業APP用戶中,35歲以下年輕用戶為主,具體來說,62.1%用戶在26-35歲區間,26.2%用戶在25歲及以下。
地域分布方面,跑腿行業APP用戶主要集中于沿海或中部經濟較發達地區,其中北京占比最高,達到15.99%;從城市級別來看,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用戶占比超六成,遠高于全國網民平均水平。
跑腿行業痛點分析
互聯網幫助跑腿公司解決了宣傳推廣的問題,眾包模式則可以幫助跑腿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效率,但跑腿行業仍面臨不少痛點。
首先,眾包模式并非一本萬利的模式,如何從單一眾包模式中解放出來,尋求新方式,獲得更好的發展,已成為眾多跑腿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次,隨著跑腿市場需求的日益擴大,跑腿缺乏規范服務,一些諸如隨口開價、延遲送達、損壞物品等問題相繼暴露。跑腿公司要想站穩腳跟,必須在服務質量、收費標準和行業監管上下工夫,其誠信度和口碑還有待時間和市場的考驗。
最后,上班族作為跑腿市場主要服務對象,跑腿者會隨著其上班時間的改變而進行遷徙,這將導致跑腿者與市場供求關系不協調的現象。對于市場而言,上班高峰期會造成客戶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跑腿者扎堆也會讓跑腿市場出現類似于外賣市場的擁堵現象,導致市場崩潰。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第三方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第三方物流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第三方物流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第三方物流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