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中國生物醫藥高速擴張的四大發展機遇
生物醫藥市場持續擴張,生物類似藥迎來發展熱潮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生活環境的變化、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等因素影響,與人類生活質量密切相關的生物醫藥行業近年來一直保持了持續增長的趨勢,目前該行業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而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生物醫藥領域也發揮了積極的貢獻作用。我國生物醫藥行業銷售收入不斷增加,2017年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為3417.19億元,但增速有所放緩。
中國生物類似藥市場不斷增加,但從規模來看,近年仍相對較小,2017年市場規模達1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4.5%。
中國生物藥市場隨人口老齡化、慢性病增加及中國生物裂藥公司的研發及生產能力提升;同時近年中國建立生物類似藥規管制度及鼓勵生物類似藥的有利政策,大量暢銷生物類似藥將于近期有所暢銷驅動。保守估計,生物類似藥年均增速將有所提高,按年均15%來算,到2023年有望達到28億元。
美國生物醫藥市場占比不斷提升,數據、資本、消費、政策為中國國生物醫藥發展帶來機遇
從2010年到2015年,美國醫藥市場的規模從3214億美元增長到4155億美元,而生物制藥行業的市場規模為582.2億美元到840.3億美元;生物制藥在醫藥市場中的比重不斷提升。
生物醫藥的重要性日漸提升,面對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發展先例,中國生物醫藥發展也迎來了機遇。
機遇一:基于龐大人口的大樣本數據。隨著大數據的指數級增長,新技術的成熟。生物醫藥結合人工智能方法將極大提升研發效率,但是應用于機器學習的大數據是決戰的關鍵。生物制藥,在研發階段和用藥階段,對數據量的要求都非常高。對美國的藥企而言,獲得高質量樣本,需要極高的收集成本。比如說積累1200萬個優質案例可能需要5年時間。而中國在這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得到同樣的樣本對某一家數字醫療機構可能只需要5天,而且不存在數據不同源的問題。龐大的人口帶來的大樣本,將給中國新藥研發,生物制藥帶來極大的優勢。
機遇二:資本市場大開綠燈。資本市場是支持經濟轉型,新經濟形態,實現資源配置的源頭和重要中介。
例如香港資本市場,本身就容納很多極小市值的股票,因在港交所實施“允許未有盈利的生物技術企業在港上市”的規定后,香港市場為生物醫藥公司獲取資本支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中國內地資本市場,上市的準入條件已經從三年盈利3000萬上升到了1億。2018年,IPO過會率是2017年的一半都不到。但是即便如此,未來10年,5G、生物制藥、人工智能等被列為優先考慮上市的行業。最近的上市動向已經佐證了這種趨勢。“無股權,不暴富”生物行業在概念上火爆了這么久后,資本市場的大開綠燈,無論對公司經營者財務上兌現其價值,還是其公司的發展壯大都提供了極好的環境。
機遇三:消費升級的新階段。出口,消費,投資三駕馬車中,WTO后的出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拉動GDP,而固定資產的投資將房地產價格不斷推高。在這兩駕馬車輪番登場后,快速增長的中產階級,受過高等教育對生活品質更有追求的新生代很快要成為消費的主力軍,這也是經濟政策制定者喜聞樂見的。
當前,各種專科醫院已經遍布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并因為其更為人性化的服務占領市場。隨著生物制藥的高歌猛進,人們對治好重癥病充滿了信心,可以預計愿意為新型特效藥消費的人群肯定會越來越多。
機遇四:頂層政策設計。從政策設計上,生物技術藥物是“十三五”期間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重點發展的創新藥物品類。根據規劃,“到2020年,要推動一大批生物醫藥企業實現藥品質量標準和體系與國際接軌,其中至少100家藥品制劑企業取得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WHO認證,并實現藥品出口;按照國際藥品標準、研制并推動10到20個化學藥及高端制劑、3到5個新中藥、3到5個新生物技術藥在歐美發達國家完成藥品注冊,并加快其進入國際市場。”中國生物醫藥市場騰飛指日可待。
以上數據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生物醫藥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生物醫藥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