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體系建設趨于完善 多因素拉動動物疫苗行業需求增長
行業發展歷程已近百年
我國動物疫苗的研究和生產,始于1918年的青島商品檢驗局血清所和1919年的北平中央防疫處,繼于1932年建立了上海血清制造所,1936年再建中央農業實驗所畜牧獸醫系,1941年才成立中央畜牧實驗所。在解放前這三十年里,我國獸用疫苗從無到有,處于起步階段。
自新中國建立后,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獸用疫苗的研究,并在1952年邀請前蘇聯專家幫助,制訂出了我國第一部《獸醫生物藥品制造與檢驗規程》,初步統一了我國獸用疫苗的質量標準,保證了產品使用的安全。此后,我國獸用疫苗的基礎研究主要集中于農業部下屬分支機構(研究所)、部分農業部高等院校(如華中農業大學、揚州大學和南京農業大學等)和部分省級研究所,加上我國地域廣大、物種豐富等優勢可以獲得優質的病毒種資源,使我國獸用疫苗研究和生產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進入 21 世紀以來, 我國動物疫苗行業經歷了高速發展的十余年,產品種類,由最初的 10 余種發展到 2017年的 400 余種,市場銷售規模也由最初的10億元左右增長到2017年的230億元。
防疫體系建設趨于完善
我國目前動物防疫水平低,基層動物防疫機制不健全,體制不順,設備落后,不能開展必要的預防診斷和檢測工作,很難落實防疫的國家指導要求。一部分養殖主對免疫重要性缺乏認識,尤其是對于動物免疫后的副反應了解不夠,經常對國家強制免疫政策有抵觸情緒。一旦疫情爆發,就會給養殖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國家相關部門對此高度重視,建立了以農業部獸醫局、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及4個分中心為主體的國家級動物疫病防控管理和技術支持體系。
在防疫政策之外,我國政府在疫病范圍方面也不斷更新。農業部獸醫局制定的一二三類動物疫病共有157種,其中常見疫病的絕大多數是人畜共患疫病,一旦疫情暴發不僅僅影響畜牧業的發展,也會威脅人類的健康。目前每隔一到兩年就有一種新疫病加入國家強制免疫范圍。2011年我國動物強制免疫疫病只有五種,隨著新疫病疫情的不斷爆發,未來國家擴大強制免疫范圍的可能較大,行業前景可期。
多因素拉動行業需求增長
自從國家實施強制免疫計劃以來,我國的獸用疫苗呈現了快速發展的態勢。畜牧業的發展、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及國家政策、技術革新推動著獸用疫苗市場需求增長。
1、人們飲食習慣改變,肉食需求加大
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有所改變,中國成為亞洲東方飲食習慣的國家中肉食消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豬肉消費增長速度名列世界第一。中國大陸的人均肉類消費量目前約為40公斤/年(不含水產品約為30公斤/年),處于相對較低水平。
2、政府補貼力度加大
食品安全、藥物殘留、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動物源性食品供給等社會民生問題,導致獸用疫苗產業受到社會越來越廣泛的關注。社會的期待在給獸用疫苗產業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是促進獸用疫苗產業朝著更加健康有序方向發展的推動器。未來幾年政府在動物疫病的防治上將給予更多的財政,在疫病防治上補貼力度有望加大。
3、新版GMP標準對獸用疫苗行業向外拓展提供可能
由于獸用疫苗的生產要求較高,GMP生產車間要求較高。而且目前具有國家強制免疫生產許可的企業大多質地優良,完全具有投入資金進行技改的能力,這對具有國家強制免疫生產許可的企業影響不是很大,但是一些落后產能的非強制免疫生產企業有可能面臨技改的壓力和被整合的可能。
4、技術革新擴容獸用疫苗市場
由于現在的疫情一般較為復雜,經常出現多種疫病交叉感染的情況。尤其現在的滅活苗副反應較大,影響了獸用疫苗的推廣,對疫苗生產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為了更好的防控,副反應小、免疫效果強的弱毒苗、合成肽疫苗以及二價、多價疫苗尤其是多聯多價(一針多防)、基因工程苗等在國內前景廣闊,技術的發展有望擴容獸用疫苗市場。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動物疫苗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動物疫苗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動物疫苗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動物疫苗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