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毛紡織加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效益下滑、出口增長、產業轉移
2018年4月18日,“2018中國毛紡織產品交易會”在中國最大的毛針織服裝加工和集散中心-濮院鎮舉行。“2018中國毛紡織產品交易會”以“服務產業集群、惠及中小企業”為宗旨,全方位協助中小企業拓展市場,促進專業市場與集群、園區對接,共同打造產業鏈有效對接、便捷交易的服務平臺。
紡織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內中小企業眾多。因此服務好中小企業,是促進毛紡織加工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此外,了解我國毛紡織加工行業發展現狀,整體把握行業發展脈絡,也可以指導毛紡織加工企業更好的經營發展。
結構調整繼續推進 行業經營效益有所下滑
“十三五”,毛紡行業的生產與市場結構調整繼續推進,行業發展在新動能、新趨勢與新機遇帶動下呈現平穩發展態勢,企業發展由規模發展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行業經營效益有所波動。
2011-2017年,我國毛紡織加工行業銷售收入總體上趨于上升。2017年,由于成本增加,中小企業經營狀態不容樂觀,中國毛紡織加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69.19億元,同比下降4.65%。相較于略有下降的收入,2017年中國毛紡織加工行業利潤總額下降幅度明顯,較上年下降16.51%。
圖表1:2011-2017年我國毛紡織加工行業銷售收入利潤總額變化(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1-2017年,受勞動力成本上升及原材料價格提高影響,我國毛紡織加工行業毛利率整體趨于下降。2017年,我國毛紡織加工行業毛利率為9.73%,較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
圖表2:2011-2017年我國毛紡織加工行業毛利率變化(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今“低增長、高成本”的時代已經到來,如何加快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降低運行風險,推進經濟平穩增長,將是毛紡織加工行業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
受益“一帶一路” 行業出口出現正增長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毛紡織加工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毛紡織出口在經歷了長達22個月的負增長后,2017年開始轉為正增長,其中,服裝類毛紡產品的出口增長較快,非服裝類毛紡產品的出口一直處于上升通道,可以說,服裝和非服裝類產品同時增長共同支撐了2017年毛紡原料與制品出口的較快回升。
不僅如此,毛紡出口市場在2017年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出口歐美毛紡制品保持較快的增長,而日本和中國香港市場則持續低迷。同時,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毛紡產品份額超過26%,同比增長了16%,出口非洲等新興市場亮點閃現,其中毛梭織服裝出口非洲數量大幅度增加。
圖表3:2017年中國毛紡織加工行業出口結構(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我國毛紡織加工行業出口總額71.41億美元,同比增長8.21%,實現正增長。
圖表4:2015-2017中國毛紡織加工行業出口金額(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區域結構調整 毛紡織加工向中西部轉移
早期,毛紡產業的主體在東部,其生產、加工、出口和效益主要是在浙江、山東、江蘇等幾個主要的東部省份實現。但隨著沿海地區原料、人工、土地資源的緊張以及當地對環保要求的提高,這些工廠和企業的比較效益就會有所下降,為了維持其比較成本優勢,向中西部的轉移就成了一種必然。
近年來,除煙草工業外,鋼鐵、石化、電子信息、紡織品成衣等制造業生產能力已經逐步遠離于沿海的珠三角及長三角地區。
2017年,毛紡行業在創新驅動的引領下,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深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加快文化創意、設計、品牌、銷售渠道等高價值產業鏈方向延伸;中部及西部地區依托原料等優勢進一步加快建成完整的絨毛產業鏈,產業集聚度得到了提升。
圖表5:我國毛紡織加工行業產業鏈趨勢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毛紡織加工行業的背景;中國毛紡織加工行業的生產運營與發展現狀;毛紡織加工業子行業當前的運營現狀;毛紡織加工行業主要產品的市場需求;毛紡織加工行業...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