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評“最熊次新股” 養元飲品其實還可走更遠
2018年2月12日,國內植物蛋白飲料龍頭—養元飲品以78.73元/股的高價上市,但在隨后的兩個交易日內,養元飲品接連經歷了兩個跌停。在我國,在植物蛋白飲料愈發受到消費者青睞,養元飲品也已經成為國內植物蛋白飲料甚至核桃乳飲料市場的龍頭,為何一上市就成為次日跌停的“最熊次新股”?
IPO重啟以來第二高價股連連跌停
2018年2月12日,養元飲品以2015年IPO重啟以來第二高價——78.73元/股上市,沖至113.37元/股收盤;2月13日,養元飲品以112.98元/股的價格高位開盤,午間休市便已跌至102.03元/股;而上市第三日,春節長假前一天,養元飲品再度跌停,每股報96.15元收盤。
圖1:2018年2月9日-2月14日養元飲品股價走勢(單位:元/股,%)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接連跌停或早有伏筆
1. 上市之路曾一波三折
自2011年起,養元飲品就已開始籌備上市,但直到2017年12月才成功過會。2011年,養元智匯首次向證監會提交IPO申請,上會前一天因為“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落實”被發審委宣布取消審核。2012年養元智匯再次沖擊IPO,并在2013年5月份主動撤銷申請終止審查。2016年12月份養元智匯第三次提交IPO申請,仍未能成功。2017年10月,養元飲品再向A股發起沖擊,在2017年11月10日被暫緩表決;被暫緩表決時隔一個月后,2017年12月12日養元飲品終于成功過會。
圖2:養元飲品上市歷程概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 產品單一難以支撐營收穩步擴張
養元飲品雖然占據國內植物蛋白飲料行業的龍頭地位,但產品線較為單一,主要業務集中在核桃乳生產。2014年-2016年,核桃乳銷售收入占公司主營收入的比重由94.90%上升至97.30%,到2017年上半年,核桃乳在主營收入中以高達98.16%。
近兩年來,養元飲品的營收規模有所縮減。2017年前三季度,養元飲品營收54.6億元,根據公司預告,2017年業績繼續下降已成定局,測算2017年全年營收在78億元上下。養元飲品作為快消品類公司,產品并不具備有機增長或協同效應的基礎;六個核桃大單品戰略撐起公司現在517.3億市值,不免有些勉強。
圖3:2017年上半年養元飲品產品結構(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4:2013-2017年養元飲品主營收入規模(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3. 宣傳營銷力度大,難逃高溢價
根據養元飲品近幾年的財報數據來看,公司的銷售費用開支連年擴增。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為8.05億;而養元飲品此次IPO募集的32.66億元中,近29億元將被用于營銷網絡建設和市場開發項目。從養元飲品近幾年的銷售費用、營收、凈利潤走勢來看,公司盈利其實非常依賴銷售費用的增長。這樣的費用開支結構,不免讓人想起了2017年12月IPO未通過會審的“三只松鼠”——大額的營銷開支使該公司連年虧損。
圖5:2013-2017年前三季度養元飲品營收、銷售費用、凈利潤規模(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各類電視節目中密集地植入“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廣告之后,養元飲品的總市值在2018年2月12日升至609.98億元,2月14日跌停之后,總市值仍有517億元之多。但是,從財務的角度來看,養元飲品的每股凈資產僅為18.25元,相比市面上的流通價格96.15元來說,品牌溢價仍然存在,而品牌溢價往往會帶來消費體驗不及預期的現實落差。
圖5:截至2018年2月14日養元飲品每股凈資產與每股市價對比(單位: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立足自身優勢,把握機遇,還能走更遠
雖然養元飲品接連跌停,挫傷了投資者對“打新紅利”與“新春紅包”的期望,但筆者認為,養元飲品的財務情況仍處于食品飲料行業前端,在消費升級浪潮中,前景尚好。
1. 現金牛行業優勢尚存
養元飲品兼有快消行業與食品飲料行業的特性,其現金流實為公司運營情況的標志。近年來,養元飲品現金流在100億上下波動;除2017年前三季度外,其營收現金流比率一直在1以上,運營情況較為良好。同時,在71家上市的食品飲料企業中,養元飲品的總市值、凈資產、凈利率等指標均處于行業前列,競爭優勢仍在。
圖6:2013-2017年前三季度養元飲品營收現金流比率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7:2018年2月養元飲品各項指標在食品飲料上市企業中排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 植物蛋白飲料市場前景尚佳,龍頭企業應把握機遇
在飲料制造行業中,含乳飲料和植物蛋白飲料細分市場的利潤總額占比28.46%,利潤貢獻在飲料各品類中最大;隨著消費升級,含乳飲料和植物蛋白飲料愈加被注重飲料品質的消費者青睞,前景毋庸置疑,承德露露、大寨等品牌紛紛樹立、提高各自品牌的影響力。養元飲品作為這一行業中已有的標桿,應更注重產品系列戰略,立足產品本身,在行業中繼續保持龍頭地位,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