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3D打印柔性心臟誕生 醫療3D打印市場再下一城
近日,瑞士科研人員借助3D打印技術制造出全球首個形狀、大小以及功能都與真人心臟高度相似的柔性心臟。目前,這種人造心臟仍處于概念性測試階段,由于材料承受能力有限,它只能持續跳動約3000次,即工作30至45分鐘。雖然現在的產品還不能植入人體,但可為人造心臟提供一個新的發展方向,醫療3D打印市場自此再向前一步。
3D打印+醫療前景可期
3D打印技術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出現,近十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材料科學和成像技術等基礎科研的發展,3D打印開始應用到醫療領域中。在精準醫學、個性化醫學發展推動下,3D打印在可植入物、骨科、齒科、復雜手術器械、生物器官組織、助聽器外殼、藥品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未來隨著生物打印技術不斷發展和成熟,3D打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將更加深入。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來自醫療和外科中心的應用案例占據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二,未來將有很長一段時間占據首要位置。除了,輔助醫療、制造部分人體器官,3D打印在提供訂制、個性化的醫療設備方面有著較強的潛力。
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統計,2015年全球3D打印醫療保健市場的銷售額為5.79億美元。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2015-2022年,全球3D打印醫療保健市場銷售額年均復合增長率維持22%左右,到2022年全球銷售額將突破23億美元。
圖表1:2015-2022年全球醫療保健行業3D打印市場銷售額及預測(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CFDA認證成最大門檻
按照國家相關法規,在中國境內銷售、使用的醫療器械產品均應按照規定向CFDA進行申報注冊,未經核準注冊的醫療器械不得銷售使用。雖然政府大力扶持3D打印公司,但是并沒有放寬對該領域產品審批的要求。目前國內通過CFDA認證的3D打印產品少之又少,僅四款非生物打印產品--愛康醫療與北醫三院合作的3D打印髖臼杯、3D打印人工椎體、3D打印脊柱椎間融合器和邁普醫學3D打印硬腦(脊)膜補片,而生物打印領域尚未有產品通過CFDA認證。
因此在國內從事醫療3D打印領域,3D打印技術本身并不是最大的門檻,而是要通過CFDA認證。
圖表2:我國醫療3D打印產品CFDA認證進程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企業仍存在發展機會
2008年以來,3D打印概念被熱炒,國內資本布局頻繁。近年來,企業投資熱情逐漸趨于理性,并逐漸將目光轉向醫療領域應用。例如:2015年,光韻達投資設立上海光韻達醫療數字公司,通過“醫學+3D打印+云服務平臺”的工作模式,為境內外醫院和科研機構提供醫學3D打印服務;2016年5月,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聯合建立我國首家在3D生物打印領域掛牌的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
不過目前產業規模還沒有發展起來,尚未像美國市場一樣形成Systems、Stratasys等龍頭企業。盡管醫療3D打印市場仍然存在許多發展瓶頸,但由于國內專注醫療領域應用的3D打印公司較少,現存企業優勢并不明顯,因此各家企業仍然存在發展的機會。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醫療3D打印企業未來發展要注重差異化,充分結合臨床,重視3D建模技術。并積極依托互聯網擴大業務范圍,為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定制服務。
圖表3:國內部分企業醫療3D打印相關產品及業務布局分析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數碼噴印墨水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數碼噴印墨水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數碼噴印...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