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檢測行業市場龐大 民營檢測機構有待發展
第三方檢測行業市場規模逐年增長
檢驗檢測是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它與標準、計量、認證一起,共同組成了國際公認的國家質量技術基礎。
近年來,我國第三方檢測行業發展狀況較好,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2017-2022年中國第三方檢測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支持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我國第三方檢測行業市場規模從2009年的230.6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761.6億元,八年來均保持8%以上的增長速度。2016年,行業增速加快,較上年同比增長21.68%。
中國經濟體量巨大,可以支持龐大的檢測市場,隨著對質量重視程度提高與研發驅動,第三方檢測行業市場有望保持增長。
圖表1:2009-2016中國第三方檢測行業市場規模走勢圖(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國有、外資、民營檢測機構三分市場
按照當前行業內的習慣劃分,我國檢測市場主要存在三大主體:國有檢測機構、外資檢測機構、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市場占有率方面,目前國有檢測機構占據56%的市場份額;外資檢測機構占31%左右的市場份額;民營檢測機構占比最小,僅13%的市場份額。
圖表2:中國檢測行業不同性質企業市場格局(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國有檢驗檢測機構,如威凱、中國家電研究院、各區域國家級測試中心等是我國檢驗檢測市場的領導者,這類機構具有較長的歷史背景或者政府的背景,通過前期的發展已經掌握了大量的客戶資源。在我國第三方質量檢驗檢測市場上,國有檢測機構利用傳統壟斷地位占據優勢,市場規模最大。
隨著國內檢驗檢測市場的開放,大量的外資檢測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比如SGS、UL、TUV萊茵、TUV南德等。這類機構是我國檢驗檢測市場的挑戰者,在國際市場上擁有強大的品牌效應,通過全球的資源平臺建立起合作關系,獲得了先發的優勢。外資檢測機構利用其成熟的市場運作經驗及技術品牌優勢占據了中國檢測市場30%以上的份額。
而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雖然存在價格優勢,甚至有經驗和技術優勢,但因不對等競爭、認可度存疑等原因難獲市場認可。
目前,我國第三方民營檢測機構存在“亂、小、散”的局面,民營機構自身還存在諸多短板,如設備投入不足、專業人才不足、資質不過硬、資金實力弱、品牌知名度低、無法提供跨區域服務等等。
民營檢測機構發展之路
面對巨大的市場,如何才能找到一條適合機構發展的道路,成為擺在民營檢驗檢測機構面前需要攻克的難題。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三方檢測海外巨頭百年基業長青,為行業發展路徑帶來更多思考,也為民營機構的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民營檢測機構要想發展,應該采取以下措施,主動提高自身競爭力:
1)不斷進行新技術、新項目的研發,以形成技術儲備優勢;
2)注重品牌效應,提高專業化,增強市場公信力;
3)建立覆蓋面廣泛的銷售與服務網絡,健全檢測服務體系;
4)通過布局增速較快的細分領域、不斷進入新的細分領域;
5)通過上市融資和并購重組,加快擴張與整合,提高營運能力。
在民營檢測機構提高自身實力的同時,政府應大力支持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發展,充分調動起其進行國內外檢測認證的積極性,提供包括稅惠、融資等政策服務,培養出數家走向國際的權威性檢驗機構。
民營機構作為重要的市場主體之一,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未來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推動中國檢驗檢測市場發展的生力軍。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