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安倍堅持重啟核電站方針 我國沿海核電建設開啟
2月19日,東京電力公司作業人員深夜在巡視過程中發現,約100噸核污水順著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儲罐頂部的雨水管泄漏至圍堰外圍。從雨水管中檢出釋放β射線的放射性物質活度極高,為每升2.3億貝克勒爾。盡管受到地震影響的福島核電站仍為擺脫核泄漏的影響,但安倍政權將在《能源基本計劃》的政府草案中,將核電站定位為“重要的基本負荷電源”。而2013年末經濟產業省的草案中的表述則是“構成根基的重要基礎電源”。雖然政府修改了相關表述,但仍維持了重啟核電站的基本方針。預計該草案將在25日召開的相關閣僚會議上得到確認,政府希望在3月的內閣會議上獲得通過。
在日本福島核電站危機未完全消除的時候,日本政府堅持核電重啟計劃。反觀國內,自2011年日本地震導致日本福島核電站關閉以來,核電建設也暫停了多時。不過從最近的消息來看,國內沿海核電建設重啟已經展開。
早在2013年9月底,我國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開始全面開工建設,10月8日,國家環保部又擬對“陽江核電廠一、二號機組環境影響報告書(運行階段)”作出批復決定。這些對核電行業有重大意義,意味著我國核電建設正在重啟。另外國家發改委在2013年8月底公布2013年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時,已明確表態我國核電將于年內開工建設335萬千瓦的目標。
這些消息均為核電行業或將重回景氣之路的信號,我國核電產業鏈需求將迎來拐點。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電力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全口徑核電裝機總容量為1257萬千瓦,與上年持平。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核電設備裝機容量達到1461萬千瓦,同比增長16.7%。
雖然沿海核電重啟工作已經展開,但是內陸核電建設依舊較為謹慎。導致我國內陸核電建設進展緩慢的原因有許多。首先,我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我國是三大板塊交匯地,地質研究和歷史記載均表明,我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其次,我國嚴重缺水,制約內陸核電的發展。我國人均淡水擁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近些年旱情范圍和程度愈發加大。在內陸建設核電站,必須“萬無一失”、“絕對可靠”地保證源源不斷的冷卻水供應(數量至少為火力發電站的6倍)。即便停止運行,核能熱量仍然在釋放,仍要不斷注入冷卻水。一旦斷水,就可能發生福島那樣的重大核事故,且放射性污染物只能排向附近的江河湖泊,在缺水地區,第三代核技術并不比當前依靠電源驅動的第二代核技術更安全。
事實上,歐美內陸核電站已經面臨水資源困境。2012年6月4日,歐美投運的內陸核電站正面臨著困境--因為缺水而難以持續發展。歐美科學家指出“在氣候變暖趨勢下,缺少冷卻水正成為歐洲和美國在運核電站的嚴重約束”。我國的核電事業還很年輕,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我國核能基礎研究薄弱,技術儲備不足,對長遠發展目標和路線圖的論證還不夠深入,全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發展尚未協調配套。我國謹防核電“井噴”式的過快發展,穩扎穩打的戰略發展核電是當下最好的也是最負責任的策略。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