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節電力供給大考來臨 農村沼氣發電成“必備神器”
沼氣發電技術是一項利用工業、農業或城鎮生活中的大量有機廢棄物(例如酒糟液、禽畜糞、城市垃圾和污水等),經厭氧發酵處理產生的沼氣,驅動沼氣發電機組發電,并可充分將發電機組的余熱用于沼氣生產的綜合技術。該技術不僅提供電能這一清潔能源,同時解決了沼氣工程中的環境問題,消耗了大量廢棄物,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屬于典型的資源循環利用項目,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在農村地區推廣潛力巨大。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燃氣發電機組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顯示,早在2010年底,我國沼氣工程7.3萬處,其中大、中型沼氣工程2.7萬處,年產沼氣總量142.
雖然我國沼氣發電已經初具規模,但沼氣發電利用比例極低,提升空間巨大。歐美國家沼氣工程產生的沼氣基本用于發電或提純代替天然氣;而在我國,工業企業將沼氣用于鍋爐燃料,農場沼氣則用于養殖食堂炊事燃料,超過90%的沼氣沒有得到高效利用,垃圾填埋場亦存在沼氣大規模放空的處理方式,填埋氣回用率低于20%。
前瞻產業研究院假設沼氣60%用于發電,則2010年144億立方米的沼氣產生量估算,可產生150億千瓦時電量,對應裝機200萬千瓦,達到現有規模的4倍;以2020年915億立方米沼氣資源量估算,扣除自用沼氣300億立方米資源外,可用于沼氣發電的氣量達到615億立方米,產生922.5-1230億千瓦時電力(每立方米沼氣產生1.5-2千瓦時電力),裝機容量能達到1537.5-2050萬千瓦,達到現有沼氣裝機規模的15倍以上。
目前在我國,如果要實現工業化,沼氣的生產原料主要來自于4個方面:畜禽養殖場糞污、工業有機廢水、市政污水的污泥和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垃圾填埋。上述4類沼氣發電市場開發在我國均處于起步初期,市場空間仍較大。具體來看,畜禽養殖和工業廢水類項目由于規模小或運營主體多為原有業主等原因,專業運營市場空間較小,未來的市場主要集中于設備領域;市政污水沼氣多用于污水處理廠自用電補給或動力補給,多以原有業主投資運營,大規模第三方運營市場空間不大,未來市場也多集中于設備領域。垃圾填埋氣領域則相對項目規模較大、且國內已有一定規模的第三方運營商出現,運營市場值得期待。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