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從任正非之女到華為首席財務官
2014-05-28 10:13:19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投資界
創新的智慧
2014年再次站到臺前的孟晚舟,依然語速急促,但她已經學會習慣和應對這種時刻。喜歡爭論和挑戰的她,已經可以很好地應對媒體的追問。
不僅于此,20余年成長經歷積累的個人商業智慧,也開始逐漸顯現。
“2014年,華為將堅持聚焦戰略、簡化管理,力促有效增長,構筑公司面向下一個十年新一輪發展的基石,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孟晚舟在發布會上描繪一番宏偉的發展圖景,用詞與口徑延承著華為的一貫作風。但“下一個十年”卻耐人尋味。
孟晚舟認為,華為之所以能夠在全球ICT行業復雜的競爭環境中保持穩健有效的增長,其核心驅動力是持續創新,在緊緊圍繞客戶需求的同時,加大對基礎科學技術和基礎工程技術的創新投入。“研發投入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喜歡周末沿著深圳南部海岸線長途快走的她,打了這樣一個比喻,頗有切身之感。
而根據公開數據,過去10年,華為每年都將銷售收入10%以上的資金用于創新。僅在2013年研發投入就達約330億元人民幣,占銷售收入的約14%。
除了保持持續創新的智慧,孟晚舟也堅信“開放合作”的力量,這個華為公司核心價值觀,同樣也是她的管理智慧的內核。
“在向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的同時,構筑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贏的商業生態系統。華為根據供應商組合管理結果和績效,篩選出供應商389家,提前向他們支付金額將近10億美金。實現產業鏈共贏,和核心合作伙伴一起成長是華為一貫堅持的原則。”她用數據和理念對此進行了闡述。
這樣的智慧,也從她對英國歷史的思考中可見一斑。在她發表在《華為人》上題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文章中,她寫道:
“站在威斯敏斯特宮前,遙想300多年前英國議會與國王近半個世紀的斗爭,最終以非暴力的方式結束,內心總會平添許多感慨。也許正是因為當年英國人骨子里的妥協精神,才使得今天的我們既能感受女王登基60周年慶典的盛況,又能聆聽英國首相的施政方針。各種聲音在妥協的精神中碰撞、交匯,最終凝聚成推動這個國家不斷發展強盛的源源動力。
誰說大象不能起舞?身型龐大的公司有其優勢,也有其劣勢。只要我們能夠保持開放和包容的心態,讓不同觀點和認識能夠充分地表述,平等地博弈,就會產生出巨大的正能量,促使公司沿著正確的航道滾滾向前。”
孟晚舟還在此文中闡述了自己所理解的包容:“就是懂得接受和欣賞別人與自己的不同。”她覺得包容正是人與人相處的潤滑劑。“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鼓勵別人分享不同的感受和意見;嘗試有底線的適度退讓;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有所彈性;接受不同價值觀的共存;理解比你還固執的下屬;欣賞他人之長,尊重他人之短;尊重別人的信念,即使在你看來多么匪夷所思;接受別人的過錯,允許在一定的時間內修正,而不是放縱別人的過錯,或者步步緊逼。這些都是我們要學會的包容。包容,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幸福,包容別人,其實也是包容自己。”
管理的智慧
站在“下一個十年”關口的孟晚舟,一定想把自己的智慧潑灑出更輝煌的圖卷。但她也一定懂得去從一個個微小的細節去實踐。
在內部,華為正在推進組織變革,激活組織,加大向一線的授權,讓聽得見炮火的組織更有責、更有權;內部管理運作從以功能部門為中心向以項目為中心轉移。并通過簡化管理有效降低了內部運作成本,在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實現了營業利潤率的提升。
而孟晚舟對于提高內部運作效率與效益,也有自己的思考與分享——糾正“錯配”是她在這方面的智慧總結。
她在一篇署名文章中將錯配總結為四點:需求與資源的錯配,興趣與目標的錯配,批評與尊重的錯配,說得好與干得好的錯配。而首尾兩個因素她又尤為關注。
從管理角度,她提出,“當我們抱怨項目經營不好的時候,是否認真想過:我們從激勵、任用、評價的角度,是否真正能夠有效支撐基礎經營單元的需求?少將連長的機制怎么落實?板凳要坐十年冷,我們的利益分配,不應該只關注技術創新、浮在水面上的崗位,還應該看到那些沉在水底,十年如一日從事基礎工作的崗位。”
而從激勵角度,她則認為,“如果干得好,也能說得好,那自然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兩者只能選其一的話,我希望更多的下屬是干得好,這也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識別出那些只會做不會說的員工。”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