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文:微信原創者錯過的190億美元
2014-05-14 10:06:12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投資界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互聯網IT人士,我是“第九城市”前身—主旗新科技公司最早的一批員工之一,負責技術團隊和項目研發的經理。當時我們運營的“凱利郵局”,是華東地區最早也最大的郵件系統。我記得“凱利聊天室”異?;鸨?,還做過中國最早的互動式知識問答系統“凱利靈通”。雖然只是區域性的熱門產品,但在那個拔號上網的年代,哪怕是網易的郵箱、新浪的博客也不能動搖凱利在上海老網民心中的地位。
我后來也成為了第一批IT創業者—我接手了凱利網的運營。而在創業期間,為給凱利尋找出路,我又想到了一個絕佳的創意:一個可以用手機號碼注冊,導入通訊錄,并免費發送短信的手機軟件。
看來很眼熟吧?沒錯,就是今天炙手可熱的“微信類”應用。我有自信說,我是最早有此想法的人。
這個創意冒頭時,我還在“兼職創業”狀態,同時開始混跡投資圈。我在為自己某一天能獨當一面做準備,給人一輩子打工,真的是太埋沒自己了。
當時以聚集商務人脈、投資資源為賣點的商務交際網站“聚網”非?;鸨看尉€下活動都會秀一些新項目,只要哪次活動對我的創意有幫助,我必到,哪怕是在北京召開,我也會乘火車過去參加。反復對比那些仍以當時主流的Fee WAP網站為主的“新”項目,我越發覺得自己的創意將會開創新時代:Fee WAP網站認定手機瀏覽器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我卻認為手機通訊錄軟件,才是移動互聯網真正的入口!
—這讓我幾乎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但我當時只是一個公司職員,既無充足人脈、也沒有資金,要如何把創意變現呢?我需要一個伯樂。
我開始大撒網,推銷自己的創意:找自己公司的老板,找朋友牽線約見一些投資人,甚至借應聘一些職位面見那些公司的高層,在聚網的活動上灑名片……兩年下來,我手里積攢的創業者和VC的名片有好幾百張,在精心過濾掉一些競爭對手的投資方之后,我幾乎給所有的潛在投資者都打過電話或發過郵件,告訴他們我正在做一個“開創未來手機門戶”的項目。
在那個誰也沒意識到“微信”商機的年代,伯樂如此難尋!從投資人審視我的眼神中,從他們客套的笑容中,我能讀懂質疑和拒絕:“你這是與運營商搶生意,能有出路?”“你這創意即使做出產品,火了,被大公司一復制,立馬玩完”……
我為這些投資人的短視、猶豫和膽小而焦慮,包括后來我想給創意申請海外PCT專利,他們也不肯投,他們為什么就只看著我的短處,只看著當下,不能想想這個創意的前景,不敢與大公司一戰呢?我把自己想成是一個傳教者,“布道”之路一路荊棘。
不過投資人的一些觀點也有點道理,如果我的點子被大公司盯上,那就沒得玩了。這種焦慮和緊迫感像鞭子一樣抽打著我,我想到以前讀《為學》:蜀之鄙有二僧,貧者對富者說“吾之去往南海,一瓶一缽足矣!”我就是那個赤腳的和尚,沒有錢但有信心和毅力,我當然也能去到“南海”!
所以,我辭職了。我試圖說服朋友們和我一起創業,只要賭成功了,我們就是未來的首富!朋友們笑我是“瘋子”,能給的最大幫助僅限于兼職幫我做開發。
沒有伯樂,沒有伙伴,我獨自上路了。我相信,“沒信仰的人最終會給有信仰的人打工!”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